释义 |
本文阐述了婚前财产的概念、判断方法及保护措施。婚前财产是指结婚前每个夫妻的私有财产,通常是个人财产,不会因婚姻关系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赠与孩子可使其成为该财产的所有权人。夫妻一方的婚前财产在婚后自然损毁、消耗、灭失,离婚时不能以夫妻共同财产抵偿。夫妻双方应在自愿、平等基础上,采用书面形式约定婚前财产。 法律分析 在结婚之前,每个夫妻都有自己的个人财产。这些财产通常是属于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不会因为婚姻关系而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因此,婚前财产只有夫妻一方拥有所有权,他们的配偶和孩子都没有权利成为婚前财产的所有权人。 不过,如果夫妻一方将财产赠与给孩子,孩子就可以成为该财产的所有权人。 一、怎么保护婚前财产 判断是否属于婚前财产的关键在于财产权的取得时间系在结婚之前。如果财产权的取得系在婚前,但婚后才实际占有该项财产,其性质属于婚前个人财产。 比如婚前夫妻一方接受继承,遗产在婚后才分割,该遗产虽然是婚后实际所得,但其所有权在婚前就已经取得,所以应认定为一方婚前财产。 夫妻一方的婚前财产,不因婚姻关系的延续而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 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婚前个人财产在婚后共同生活中自然毁损、消耗、灭失,离婚时一方要求以夫妻共同财产抵偿的,不予支持。 二、夫妻如何约定婚前财产 婚前财产由夫妻双方在自愿、平等的情况下,采用书面形式约定。夫妻一方的婚前个人财产,不因婚姻关系的延续而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依法归一方个人所有。除非是夫妻双方有财产协议,约定婚前财产婚后共同所有的,归夫妻双方共同所有。 结语 保护婚前财产的关键在于财产权的取得时间,如果是在婚前取得的财产,即使婚后实际占有,也属于婚前个人财产。夫妻可以事先约定婚前财产,并在协议中明确财产的归属。同时,夫妻一方的婚前个人财产不因婚姻关系的延续而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除非有明确的约定或法律规定。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三条 下列财产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 (一)一方的婚前财产; (二)一方因受到人身损害获得的赔偿或者补偿; (三)遗嘱或者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 (四)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 (五)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