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正当防卫在治安案件中的法律地位 |
释义 | 正当防卫是指对犯罪行为采取的防卫措施,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不承担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的规定,对正在进行严重暴力犯罪的行凶者,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法律分析 正当防卫是属于《刑法》中的概念,而在治安管理处罚法、行政处罚法中没有规定的,正当防卫是指对犯罪行为采取的防卫措施,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不承担法律责任。 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十条【正当防卫】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拓展延伸 正当防卫的适用范围及相关限制 正当防卫是指在面临非法侵害时,为了保护自己或他人的合法权益而采取的必要防卫行为。在治安案件中,正当防卫的法律地位备受关注。正当防卫的适用范围包括了人身防卫、财产防卫等,但需要注意的是,正当防卫并非没有限制。根据法律规定,正当防卫必须符合合理必要的原则,即在必要程度上不得超过非法侵害的程度。此外,正当防卫也不适用于主动挑衅、过度防卫等情况。因此,在治安案件中,了解正当防卫的适用范围及相关限制,对于维护公平正义至关重要。 结语 正当防卫是刑法中的概念,对于不法侵害采取的防卫措施,不承担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正当防卫是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个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行为。正当防卫必须符合合理必要的原则,不得超过非法侵害的程度。在治安案件中,了解正当防卫的适用范围及限制对于维护公平正义至关重要。 法律依据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三节 监视居住 第一百二十条 被监视居住人有正当理由要求离开住处或者指定的居所以及要求会见他人或者通信的,应当经负责执行的派出所或者办案部门负责人批准。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决定监视居住的,负责执行的派出所在批准被监视居住人离开住处或者指定的居所以及与他人会见或者通信前,应当征得决定监视居住的机关同意。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三节 监视居住 第一百一十八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决定监视居住的,负责执行的县级公安机关应当在收到法律文书和有关材料后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监视居住人住处或者指定居所所在地的派出所,核实被监视居住人身份、住处或者居所等情况后执行。必要时,可以由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协助执行。 负责执行的派出所应当及时将执行情况通知决定监视居住的机关。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三节 监视居住 第一百一十九条 负责执行监视居住的派出所或者办案部门应当严格对被监视居住人进行监督考察,确保安全。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