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处理医疗事故赔偿纠纷的方法
释义
    医患争议解决途径包括协商和调解。协商是首选,双方自愿协商解决争议,可在技术鉴定前或后进行。调解是在协商不成时,双方可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调解,但协议无法强制执行。不同意调解的一方可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而非行政诉讼。
    法律分析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46条规定:
    发生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医患双方可以协商解决;不愿意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发生医疗摩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后。医疗机构和患者可以采取3条基本途径解决争议。
    .医患双方平等、自愿协商,自行解决争议,这一途径比较常用,它可以快捷、有效地化解矛盾解决争议。因此双方协商解决争议是三条途径串首选的。医患双方协商解决医疗事故争议,体现了医患双方侥法处分民事权利、确认民事义务的自主权。协商的主体是医疗机构和患者。协商的内容可以包括是否构成医疗事故(医疗事故的原因)、构成哪一级医疗事故、赔偿的具体数额等。需要说明的是,医患双方协商解决可以在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之前,也可以在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之后。协商解决的基础是双方自愿和意思表示一致,是医患双方共同选择的途径。如果医疗机构或者患者一方表示不同意协商,则可以选择其他解决的途径。
    .医患双方当事人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请求卫生行政部门对赔偿问题进行调解。这条途径是在医患双方不同意协商或者协商达不成一致意见的基础上,双方当事人的选择。卫生行政部门进行的调解是行政调解,行政调解是在国家行政机关主持下,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促使双方当事人友好协商、互谅互让而达成和解协议,以解决其争议的一种诉讼外活动。行政调解必须双方当事人同意,如果一方当事人不同意,调解便不能成立。行政调解所达成的协议,一般靠当事人自觉履行,没有法律强制力,一方当事人不能就协议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规定,调解行为以及法律规定的仲裁行为不属于人民法院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因此当事人对行政调解不服的,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是民事诉讼,而不是行政诉讼。
    结语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46条规定,医患双方在发生医疗事故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时,可以通过协商解决或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协商解决是常用且快捷有效的方式,体现了医患双方自主权。卫生行政部门的调解是在双方不同意协商或协商不成的情况下,通过友好协商达成和解协议。行政调解的协议没有法律强制力,当事人如不服可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法律依据
    第二十九条 医师应当坚持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用药原则,遵循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临床诊疗指南和药品说明书等合理用药。
    第二十五条 医师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医疗措施和其他需要告知的事项。需要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医师应当及时向患者具体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取得其明确同意;不能或者不宜向患者说明的,应当向患者的近亲属说明,并取得其明确同意。
    第二十条 医师个体行医应当依法办理审批或者备案手续。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7:3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