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法律分析:被害人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诈骗罪的成立。 首先,被害人的行为可以影响诈骗罪的主观方面,如是否具有欺骗性、是否具有故意等因素。如果被害人在交易过程中存在明显的过失或疏忽,如未查看相关文件或未核实对方的身份信息,可能会降低诈骗罪的构成。 其次,被害人的行为也可以影响诈骗罪的客观方面,如涉及到交易款项的支付方式、交易合同的签署等环节。如果被害人在交易过程中未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操作,如未通过正规的支付平台进行转账或未签署合同等,可能会影响诈骗罪的成立。 最后,被害人的行为并不是诈骗罪成立的必要条件,而是法院在判断诈骗罪是否成立时需要综合考虑的因素之一。判断诈骗罪是否成立,需要从欺骗行为的性质、手段、结果等方面进行综合判断。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以虚构事实、隐瞒真相或者其他方法骗取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可以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五条:骗取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