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老人和小孩也是人口基数,当然包括在内。人均可支配收入指的是城镇居民在家庭总收入中除去应交纳的税款、社保支出及其他记账补贴后的实际收入,然后将家庭的实际收入除以家庭中的所有成员,得出每一成员的实际收入数额就是人均可支配收入。一般都是用来形容城镇居民,而不是农村家庭,农村一般是农民纯收入。行政机关每年都会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等进行数据统计。实际上我们更多的应该谈的其实是“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刨除了五除一金要扣的钱以及各种要缴的税以后,实际拿到手的收入。可支配收入是指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包括现金收入,也包括实物收入。一般来说,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生活水平成正比,即人均可支配收入越高,生活水平则越高。当然啦,这中间还需要考虑到通货膨胀的问题,比如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5%,这么看来大家生活水平提高了。但通货膨胀增长了10%,这种情况下显然不能说明人们生活水平高了。所以这个数字并不能独立来看,而是要与其他国民经济相关的数据里综合进行对比。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三十五条 本解释所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职工平均工资”,按照政府统计部门公布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经济特区和计划单列市上一年度相关统计数据确定。“上一年度”,是指一审法庭辩论终结时的上一统计年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