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2023居民医保缴费标准 |
释义 | 我国各地根据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状况,对城乡居民特殊困难人群都有相关的医保政策、办法,社会医保实际上不能免缴费,而可以由政府来买单交保费,实行全额资助、全额补助或全额救助参保。当然对个人可以理解为免缴。 按照各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规定,如果参保人在每年集中缴费时间没有缴纳下年度的医疗保险费用,将视为断保。由于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是采取缴费一年享受一年的方式。比如2022年享受的医疗保险待遇,都是2021年9月1日到12月31日缴费,如果超过了2021年12月31日,各地都有一个锁定期。同样,要在2023年享受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待遇,必须按时在2022年的9月1日到12月31日之间集中缴费,如果超过了12月31日还没有缴纳2023年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用的就属于断保。不管你之前的缴纳了多少年的居民医疗保险,到了2023年1月再缴纳医疗保险费用,就视同为重新参保。 按照《国家医保局等三部门 关于做好2022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工作的通知》精神,2022年继续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标准。各级财政继续加大对居民医保参保缴费补助力度,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新增30元,达到每人每年不低于610元,同步提高个人缴费标准30元,达到每人每年350元。文件中虽然写的是2022年的缴费标准,但实际上缴纳的是2023年的医疗保险费用。 2022年的医疗保险费用是在2021年的9月1日到12月31日之间缴纳的,缴费标准为每人每年320元,财政补贴标准为580元,达到平均每人每年900元的标准。2022年缴纳2023年的医疗保险费用,在2022年的基础上,财政补贴部分和个人缴费部分,分别都是按照30元的标准提高,比2021年提高40元的标准降低了10元。 在2023年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缴费标准中,除了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以外,还将从医保基金中划出一定额度,用于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资金,个人无需另行缴费即可享受大病保险待遇,减轻高额医疗费用负担。 2023年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虽然个人缴费标准提高,财政补助的标准也同步提高,总体费用从去年的900元提高到了960元,从制度上也出台很多新举措,具有很多创新的特色。 1.放开参保户籍限制,对于持居住证参加当地居民医保的,各级财政要按当地居民相同标准给予补助。 2.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原则,统筹发挥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三重制度综合保障效能。 3.稳定住院待遇水平,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用基金支付比例稳定在70%左右。完善门诊保障措施,继续做好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健全门诊慢性病、特殊疾病保障,增强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对门诊医疗费用的保障功能,合力减轻门诊医疗费用负担。 4.合理提高居民医保生育医疗费用待遇,做好参保人生育医疗费用保障。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二十六条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待遇标准按照国家规定执行。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