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诈骗案件完成笔录后多久会立案? |
释义 | 诈骗罪的构成要素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骗取财物。借款人拖欠不还或编造还款谎言不构成诈骗,除非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欺诈行为包括虚构事实和隐瞒真相,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并作出财产处分。如果欺诈内容不导致财产处分,则不构成诈骗罪。立案审查时限一般为七日,但重大复杂案件可延长至三十日或六十日。 法律分析 诈骗做完笔录一般在七日内立案,若此次诈骗案情重大复杂,经公安部门相关负责人批准可将立案审查时限延长至三十日或六十日。 【法律分析】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借款人由于某种原因,长期拖欠不还的,或者编造谎言或隐瞒真相而骗取款物,到期不能偿还的,只要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也没有挥霍一空,不赖账,不再弄虚作假骗人,确实打算偿还的;还有些打借条之后伪造还款收条的,诈称已经还款的,仍属借贷纠纷,不构成诈骗。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是区别诈骗罪与非罪界限的重要标准。在认定诈骗罪时,不能简单地认为,以高息为诱饵借钱不还就属于诈骗。现实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无法按时还款的情况,行为人虽然主观有过错,但其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故不能以本罪认定。只有那些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欺骗的方法取得借款的行为,才构成诈骗罪。首先,行为人实施了欺诈行为。欺诈行为从形式上说包括两类,一是虚构事实,二是隐瞒真相,二者从实质上说都是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的行为。欺诈行为的内容是,在具体状况下,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并作出行为人所希望的财产处分。因此不管是虚构、隐瞒过去的事实,还是当下的事实与将来的事实,只要具有上述内容的,就是一种欺诈行为。如果欺诈内容不是使他们作出财产处分的,则不是诈骗罪的欺诈行为。 结语 根据法律分析,诈骗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财物。在认定诈骗罪时,必须具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欺骗行为导致错误认识并作出财产处分的要素。对于借款人长期拖欠不还、编造谎言或伪造还款收条等情况,若没有非法占有目的且确实打算偿还,可能属于借贷纠纷,不构成诈骗罪。因此,在处理诈骗案件时,需要综合考虑案情的复杂性和重大性,并在七日内立案审查,若需要延长审查时限,需经公安部门相关负责人批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第二百二十四条之一组织、领导以推销商品、提供服务等经营活动为名,要求参加者以缴纳费用或者购买商品、服务等方式获得加入资格,并按照一定顺序组成层级,直接或者间接以发展人员的数量作为计酬或者返利依据,引诱、胁迫参加者继续发展他人参加,骗取财物,扰乱经济社会秩序的传销活动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