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役前集训一般是几天 |
释义 | 当兵之前的集训需要1周左右的时间。很多县市在新兵入伍名单确定以后,会安排一个时间不长(3到5天或一周)的集中封闭训练,这是由当地政府、武装部组织的,如果有特殊情况可以请假,并非必须要参加的。役前训练注意 需要注意役前训练一般由于时间短,学习训练内容多,可能有的地方还受到场地的限制,不过役前训练又作为一个定兵分配的一个比较重要的依据。 对于在考核中考核成绩比较弱的孩子来说,虽说有些可以去部队慢慢的训练,但在征兵优中选优的情况下,整个征兵过程一直都是进行着全程淘汰的机制,只要有一项不合格,下一个环节都不能参加。 开展役前训练的意义: 十九大报告中这样提到,我国力争到2035年要能够实现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军全面建成一支世界一流的军队。“强国必强军,强军必强兵”。军队的基础在基层士兵,士兵的源头在地方征兵。 能不能征集到非常优质的兵员是关系到能否实现强军目标的基础工程。要想这一伟大目标实现,现在已经吹响了“强军兴军”的冲锋号角。所以,组织准新兵的役前训练,可以让这些准新兵们,在近似部队的环境中,提前接受到相关的锻炼和体验。 如果能够在入伍前半个月,组织开展役前训练,既可以检验预定的新兵是否可以适应接下来部队高强度的训练,也可以给兵役机关比较充足的时间组织排查,尽可能早地发现一些因思想和心理问题,出现的一些问题,尽量使预定的新兵身心合格。同时,在役前训练中,征兵工作人员还可以通过与“准新兵”朝夕相处,更仔细的了解他们的一些个人情况,对准新兵适合去什么样的单位,什么的岗位,能够做到心中有数。 役前集训的内容 1、军人的基本队列动作 2、体能训练 3、国防爱国教育 4、一日生活制度 5、内务整理 6、心理班会 7、体检复查 8、核酸检验 综上问题所述:役前训练,主要指的是新兵正式入伍前组织的教育和训练,一般由当地武装部组织实施。 役前训练是通过了政审和体检,“双合格”的人员,在他们部队入营前,展开的一次针对性的训练。 主要是为了提前对准新兵们进行参军前的适应性训练,同时也是考察和淘汰部分不适合到军营服役的人。 法律依据:《征兵工作条例》第三条每年12月31日以前年满18岁的男性公民,应当被征集服现役。当年未被征集的,在22岁以前,仍可以被征集服现役。 根据军队需要,可以按前款规定征集女性公民服现役。 根据军队需要和本人自愿的原则,可以征集当年12月31日以前年满17岁未满18岁的男女公民服现役。 有严重生理缺陷或者严重残疾不适合服兵役的公民,免征。应征公民是维持家庭生活的唯一劳动力或者是正在全日制学校就学的学生,可以缓征。 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不征集。被羁押正在受侦查、起诉、审判的或者被判处徒刑、拘役、管制正在服刑的公民,不征集。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