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劳务输出管理办法
释义
    劳务输出亦称劳务出口。通常是指具有某种劳动能力或特长的劳动力人口,以活劳动的形式为外国或外国经济组织提供某种效用并获取相应报酬的一种社会经济活动。大规模的劳务输出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50—60年代,西欧、北欧以及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经济获得很大发展,迫切需要补充劳动力;70年代起,西亚石油输出国崛起,规模宏大的基本建设也需要大量劳动力。
    一、劳务输出输出方式
    目前,我国劳务输出的方式主要有5种:
    (1)通过对外承包工程带动的劳务输出。各种形式的承包工程需要承包公司派遣相关的项目管理、设计、施工、安装调试和技术培训人员为工程项目提供劳务。
    (2)境内企业法人与国外雇主签订劳务合同派出劳务人员。
    (3)在境外投资、兴办企业派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以及培训人员。
    (4)通过成套设备和技术出口需本国劳务人员进行安装调试、技术指导、人员培训等而产生的劳务输出。
    (5)民间劳务输出。劳动者个人通过各种渠道自己联系出国谋职。
    二、劳务输出输出现状
    与世界上许多劳务输出大国相比,我国的劳务输出仍很落后,总量偏低、规模偏小,与我国的国际经济地位和人口规模极不相称。输出的劳务人员占国际劳务市场的份额微乎其微,甚至远不及一些和中国发展程度相同甚至更低的发展中国家。主要表现在:
    1、对外劳务合作总量保持稳步增长,但仍与我国人口资源总量不相称,并且创汇能力也远低于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
    2004年,我国对外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37.5亿美元,同比增长13%;新签合同额35亿美元,同比增长13%;派出各类劳务人员24.8万人,较上年同期增长18%;年末在外各类劳务人员总数为53.5万。截至2004年底,我国对外劳务合作累计完成营业额308.2亿美元,合同额361.1亿美元,累计派出各类劳务人员319.3万人。
    但我国对外劳务输出的总体规模无论与整个国际劳务市场,还是与其他劳务输出大国相比,都存在着较大差距。据国际劳工组织估计,2010年全球每年的流动劳务约为3000万—3500万人,我国劳务输出总量仅占其中的1.5%左右。我国的劳务输出规模远远没有发挥我国劳动力数量优势。我国与亚洲其他主要劳动力输出国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菲律宾是亚洲最大的劳务输出国,正式登记在册的海外劳工有450多万,占其劳动人口数的14.3%,每年寄回国内的外汇收入均在50——70亿美元之间[6]。而我国外派劳务汇回或带回国内的外汇收入不足20亿美元。
    2、普通劳务依然是外派劳务大军的主力,但在少数省份已有改观
    最新的统计数字显示,从事制造业、建筑业和农林牧渔业的外派劳务人员仍然占据劳工大军的绝大多数,约为75%。其中,又以制造业工人最多,占外派劳务总数的40%左右,建筑业也是劳工较集中从事的行业,比重超过10%。与之形成巨大反差的是,科教文卫、设计咨询和IT服务业所占比重均不足1%。不过,在有些发达省份如上海市的海外高级劳务发展较快,软件工程师,高级厨师、医师等三师在海外劳务市场走俏,外派高级劳务量已超过全市每年外派劳务总量的30%。
    3、亚洲市场份额独大,新市场开拓举步维艰
    在对外劳务合作的不断扩大和发展过程中,中国外派劳务人员在世界各大洲的分布情况逐渐发生变化。2004年我国对外劳务合作在香港和新加坡完成的营业额所占比重有较大下降,日本、韩国和俄罗斯所占比重有所提高。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加深,必将促使区域内相关国家政府减少对外来劳务的限制措施,我国在这一区域的外派劳务总体上会进一步增加,业务会越来越集中到亚洲市场,特别是周边国家和地区。到2010年,亚洲市场的份额连续几年超过70%,非洲、欧洲所占的比重则徘徊在10%和5%的水平。今年欧盟东扩后10个新成员国的总人数约为7500万,这些国家的竞争将使我国外派劳务进入欧洲市场更加困难。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7:3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