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民法典自然人的住所地认定
释义
    

法律主观:
    


    一、 民法典对自然人的住所有什么规定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二十五条对 自然人的住所 做出规定:自然人以户籍登记或者其他有效身份登记记载的居所为住所;经常居所与住所不一致的,经常居所视为住所。”这里的“经常居所”,根据司法实践和相关意见,指的是“离开住所连续居住1年以上的地方。
    二、 住所与居所有什么区别
    住所指民事主体进行民事活动的中心场所或者主要场所。自然人的住所一般指自然人长期居住、较为固定的场所。
    居所指自然人实际居住的一定处所。居所与住所的区别是:一个自然人可以同时有两个或者多个居所,但只能有一个住所。一般的居所都是自然人临时居住的,为暂时性的,住所则为长期固定的。
    三、 为什么要确定自然人的住所
    确定自然人住所,在法律上具有重要意义,在民法领域,住所是决定监护、决定宣告失踪、宣告死亡、决定债务履行地、决定诉讼管辖地以及涉外 法律适用 等的重要因素。例如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四、 住所有哪些分类呢
    1、意定住所,又称任意住所,是指基于当事人的意思而设立的住所。
    2、法定住所,指不依当事人的意思而设立,而由法律规定的住所。
    3、拟制住所,是指法律规定在特殊情况下把居所视为住所。
    五、 法律规定确定住所的特殊情况有哪些
    1、自然人的经常居住地与住所不一致的,经常居住地视为住所。
    2、自然人由其户籍所在地迁出后至迁入另一地点前,无经常居住地的,仍以其户籍所在地为住所。
    3、当事人的住所不明或不明确的,以其经常居住地为住所。民法典对自然人的住所主要规定了自然人的住所的确定方式,以及当自然人住所与居所不一致的特殊情况时,又如何确定住所。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条 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自然人的生命安全和生命尊严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害他人的生命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条 自然人享有身体权。自然人的身体完整和行动自由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害他人的身体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四条 自然人享有健康权。自然人的身心健康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害他人的健康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五条 自然人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受到侵害或者处于其他危难情形的,负有法定救助义务的组织或者个人应当及时施救。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1:3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