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劳动纠纷和劳务纠纷区别是什么 |
释义 | 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别在于产生依据、适用法律和主体资格。劳动关系基于生产要素结合,适用劳动法,主体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个人;而劳务关系基于双方约定,适用民法等法律,主体可以是法人、组织或公民。 法律分析 1、两者产生的依据不同。劳动关系是基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生产要素的结合而产生的关系;劳务关系产生的依据是双方的约定。如果双方不存在协商订立契约的意思表示、没有书面协议,也不存在口头约定,而是根据章程的规定而产生的一种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的具有整分合一性质的权利义务关系,一般应当认为是劳动关系而不是劳务关系。 2、适用的法律不同。劳务关系主要由民法、合同法、经济法调整,而劳动关系则由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规范调整。 3、主体资格不同。劳动关系的主体只能一方是法人或组织,即用人单位,另一方则必须是劳动者个人,劳动关系的主体不能同时都是自然人,也不能同时都是法人或组织;劳务关系的主体双方当事人可以同时都是法人、组织、公民,也可以是公民与法人、组织。 拓展延伸 劳动纠纷与劳务纠纷的法律界限与解决途径 劳动纠纷和劳务纠纷在法律界限和解决途径上存在一些明显的区别。劳动纠纷主要涉及雇佣关系中的劳动合同执行、工资支付、工作时间等方面的纠纷,其解决途径一般是通过劳动仲裁、劳动争议调解或劳动诉讼等法律程序来解决。而劳务纠纷则是指劳务关系中的争议,如劳务合同、服务质量、违约责任等问题,解决途径相对灵活,可以通过协商、调解或仲裁等方式解决。劳动纠纷和劳务纠纷的法律界限主要在于纠纷的性质和法律适用范围上的差异,因此在解决途径上也会有所不同。 结语 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在产生依据、适用法律和主体资格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劳动关系是基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生产要素结合而产生的关系,而劳务关系则是双方根据约定产生的关系。在适用法律上,劳务关系主要由民法、合同法、经济法调整,而劳动关系则由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规范调整。此外,劳动关系的主体为法人或组织与劳动者个人,而劳务关系的主体可以是法人、组织、公民之间的组合。劳动纠纷和劳务纠纷在解决途径上也有所不同,劳动纠纷一般通过法律程序解决,而劳务纠纷可以通过协商、调解或仲裁等方式解决。因此,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在法律界限和解决途径上存在明显差异。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四章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第四十五条 【劳动合同的逾期终止】劳动合同期满,有本法第四十二条规定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应当续延至相应的情形消失时终止。但是,本法第四十二条第二项规定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劳动者的劳动合同的终止,按照国家有关工伤保险的规定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十二章 法律责任 第九十三条 用人单位强令劳动者违章冒险作业,发生重大伤亡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对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一章 总 则 第九条 工会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有权参与社会保险重大事项的研究,参加社会保险监督委员会,对与职工社会保险权益有关的事项进行监督。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