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劳动仲裁裁决为最后裁决,当事人不能再向法院提起诉讼
释义
    我国劳动纠纷一般实行“一裁两审制”,即先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不服可向法院提起诉讼。但对追索劳动报酬等争议,实行一裁终局制,即仲裁裁决是终局裁决,用人单位不能起诉,劳动者有权向法院提起诉讼。
    法律分析
    一般情况下,我国对劳动纠纷实行“一裁两审制”,即发生劳动纠纷后,用人单位或劳动者应当先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对一审法院做出的判决、裁定不服可以上诉,二审法院做出的判决、裁定是终审判决、裁定。
    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对于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金额的争议和因执行国家的劳动标准在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发生的争议实行一裁终局制,即劳动仲裁委员会做出的仲裁裁决是终局裁决,用人单位不可以向法院起诉,劳动者不受此限制,仍然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拓展延伸
    劳动仲裁裁决的法律效力与执行程序
    劳动仲裁裁决作为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裁决,对劳动争议的解决起着重要的作用。根据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仲裁裁决具备与法院判决等同的效力,受到法律保护。一旦劳动仲裁裁决生效,双方当事人都应当按照裁决结果履行各自的义务,如支付工资、补偿金等。如果一方不履行裁决,对方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强制执行,即通过法律手段强制对方履行义务。执行程序包括申请执行、执行裁定书的发出、财产查控、拍卖变卖等环节,以确保裁决的有效执行。劳动仲裁裁决的法律效力与执行程序的严格执行,为维护劳动者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结语
    劳动仲裁裁决是具有法律效力的重要裁决,在解决劳动争议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根据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该裁决具备与法院判决等同的效力,受到法律保护。一旦裁决生效,双方当事人都应按照结果履行义务,确保工资、补偿金等的支付。如有一方不履行,对方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强制执行,通过法律手段实施强制。执行程序包括申请执行、发出执行裁定书、财产查控、拍卖变卖等,以确保裁决有效执行。劳动仲裁裁决的法律效力与严格执行的程序,为维护劳动者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七条
    下列劳动争议,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
    (一)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金额的争议;(二)因执行国家的劳动标准在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发生的争议。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 22:4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