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办理虚假诉讼案件的部门是哪个? |
释义 | 虚假诉讼案件由公安机关侦查,涉及刑事犯罪的由犯罪地法院审理。虚假诉讼罪与诈骗罪的区别在时间、主观和客体界定上不同。虚假诉讼罪是为了取得非法利益,而诈骗罪是为了非法占有公私财产。虚假诉讼罪可以进行调解,嫌疑人通过赔偿损失、道歉等方式获得被害人谅解。根据刑事诉讼法,涉及民间纠纷且可能判处三年以下刑罚的案件可以和解。 法律分析 虚假诉讼案件,侦查由公安机关办理,涉及刑事犯罪的,由犯罪地的法院审理。虚假诉讼罪、诈骗罪的区别有,时间界定,主观界定,客体界定不同。如虚假诉讼罪是为了取得非法利益,诈骗罪是为了非法占有公私财产。 一、虚假诉讼案件由哪个部门办理 虚假诉讼案件的侦查由受理案件的公安机关管辖,如果是进行审判的,由犯罪行为发生地的法院负责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九条刑事案件的侦查由公安机关进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人民检察院在对诉讼活动实行法律监督中发现的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刑讯逼供、非法搜查等侵犯公民权利、损害司法公正的犯罪,可以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对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重大犯罪案件,需要由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时候,经省级以上人民检察院决定,可以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自诉案件,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 第二十五条刑事案件由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辖。如果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审判更为适宜的,可以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二、虚假诉讼罪、诈骗罪的区别有哪些? 虚假诉讼罪、诈骗罪的区别有: 1.时间界定;虚假诉讼罪,是在“民事诉讼中”的行为。诈骗罪,是在“民事诉讼以外”的行为 2.主观界定;虚假诉讼罪,是为了获得非法利益;诈骗罪,具有直接获取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3.客体界定;虚假诉讼罪,是侵犯司法秩序或侵害他人合法权益;诈骗罪,是侵犯他人公私财物所有权。 三、虚假诉讼罪可以调解吗 虚假诉讼罪可以调解。依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虚假诉讼是属于公诉案件,虚假诉讼是可以进行和解的,由嫌疑人向被害人进行赔偿,取得被害人的谅解。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二百八十八条下列公诉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诚悔罪,通过向被害人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获得被害人谅解,被害人自愿和解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和解: 1.因民间纠纷引起,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犯罪案件,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 2.除渎职犯罪以外的可能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过失犯罪案件。 结语 虚假诉讼案件的侦查由公安机关办理,涉及刑事犯罪的则由犯罪地的法院审理。虚假诉讼罪和诈骗罪在时间界定、主观界定和客体界定上存在差异。虚假诉讼罪旨在取得非法利益,而诈骗罪则是为了非法占有公私财产。虚假诉讼案件可通过调解解决,嫌疑人向被害人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获得被害人谅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双方当事人可以和解的前提是案件属于民间纠纷引起且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或是除渎职犯罪以外可能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过失犯罪案件。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二编 审判程序 第十三章 简易程序 第一百六十二条 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审理简单的民事案件,可以用简便方式传唤当事人和证人、送达诉讼文书、审理案件,但应当保障当事人陈述意见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二编 审判程序 第十二章 第一审普通程序 第三节 开庭审理 第一百四十四条 法庭辩论按照下列顺序进行: (一)原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 (二)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答辩; (三)第三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或者答辩; (四)互相辩论。 法庭辩论终结,由审判长或者独任审判员按照原告、被告、第三人的先后顺序征询各方最后意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二编 审判程序 第十二章 第一审普通程序 第五节 判决和裁定 第一百五十五条 判决书应当写明判决结果和作出该判决的理由。判决书内容包括: (一)案由、诉讼请求、争议的事实和理由; (二)判决认定的事实和理由、适用的法律和理由; (三)判决结果和诉讼费用的负担; (四)上诉期间和上诉的法院。 判决书由审判人员、书记员署名,加盖人民法院印章。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