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精神损害赔偿范围确定的问题
释义
    精神损害赔偿范围及侵害身份权的精神损害赔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当个人的人格权受到非法侵害时,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侵害身份权的行为也可通过请求精神损失赔偿来保护和补偿受害人。身份权是通过特定行为或事实获得的民事权利,如亲权、亲属权和监护权。对于破坏这些关系的侵权行为,请求精神损失赔偿有助于保护关系稳定和受害人的补偿。
    法律分析
    一、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如何确定的
    1、精神损害赔偿范围如下:自然人的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人格尊严权、人身自由权等人格权利遭受非法侵害时,可以依法请求赔偿精神损害,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等等。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九百九十六条,因当事人一方的违约行为,损害对方人格权并造成严重精神损害,受损害方选择请求其承担违约责任的,不影响受损害方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第九百九十七条民事主体有证据证明行为人正在实施或者即将实施侵害其人格权的违法行为,不及时制止将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有权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采取责令行为人停止有关行为的措施。
    二、侵害身份权的精神损害赔偿
    身份权是民事主体基于拥有某种特定身份而享有的民事权利。它不是民事主体所固有的一种权利,而是由民事主体通过某种行为或者事实而获得了身份才具有的权利。目前《2001年最高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司法解释》中对于身份权的规定包括亲权、亲属权、监护权等。身份权是一定的社会关系,如果这个处理不好将直接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对于破坏这种亲属关系,监护关系的侵权行为,通过对其精神损失的请求,有利于对于这中关系的保护以及对于受害人的补偿。
    结语
    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九十六条和第九百九十七条确定的。当个人的人格权利遭受非法侵害,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人格尊严权、人身自由权等,可以依法请求赔偿精神损害。对于侵害身份权的行为,通过请求精神损害赔偿,有利于保护亲权、亲属权、监护权等社会关系的稳定,并对受害人进行补偿。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2012修正):第四章 赔偿方式和计算标准 第三十五条 有本法第三条或者第十七条规定情形之一,致人精神损害的,应当在侵权行为影响的范围内,为受害人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支付相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六十条 违反本法规定,侵占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用地或者擅自改变其用途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主管部门、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作出决定的机关依法强制执行,或者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2018修正):第一章 总 则 第五条 全社会应当尊重、理解、关爱精神障碍患者。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歧视、侮辱、虐待精神障碍患者,不得非法限制精神障碍患者的人身自由。
    新闻报道和文学艺术作品等不得含有歧视、侮辱精神障碍患者的内容。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16:1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