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虚假宣传如何界定责任范围
释义
    广告法规定了经营者和广告经营者的法律责任,包括发布虚假广告的罚款和吊销营业执照等措施。同时,广告主也需承担连带责任,若发布虚假广告损害消费者权益,消费者可要求广告经营者和发布者先行赔偿。
    法律分析
    (1)经营者的法律责任:《广告法》第五十五条第一、二款的规定:违反本法规定,发布虚假广告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止发布广告,责令广告主在相应范围内消除影响,处广告费用三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广告费用无法计算或者明显偏低的,处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两年内有三次以上违法行为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广告费用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广告费用无法计算或者明显偏低的,处一百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的罚款,可以吊销营业执照,并由广告审查机关撤销广告审查批准文件、一年内不受理其广告审查申请。
    (2)广告经营者的法律责任: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没收广告费用,并处广告费用三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3)连带责任:《广告法》第五十六条违反本法规定,发布虚假广告,欺骗、误导消费者,使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由广告主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不能提供广告主的真实名称、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的,消费者可以要求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先行赔偿。
    拓展延伸
    虚假宣传责任:法律界定与法律后果
    虚假宣传责任的法律界定与法律后果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虚假宣传指的是企业或个人在商品推广、广告宣传中故意发布虚假信息,误导消费者。对于虚假宣传,法律界定责任范围主要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广告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根据法律规定,虚假宣传责任包括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民事责任方面,消费者可以要求赔偿经济损失,并有权要求消除影响、恢复声誉等。行政责任方面,监管部门可以对虚假宣传者进行罚款、责令停止违法行为等处罚。虚假宣传不仅会对消费者权益造成损害,还会破坏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因此,加强对虚假宣传的法律界定,并严格追究责任,对于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
    根据《广告法》的规定,对于发布虚假广告的经营者和广告经营者,将面临严格的法律责任。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有权责令停止发布广告,并处以罚款,甚至吊销营业执照。此外,虚假广告还可能导致消费者权益受损,广告主需承担民事责任。为了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加强对虚假宣传的法律界定和严厉处罚是必要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2021修正):第二章 广告内容准则 第八条 广告中对商品的性能、功能、产地、用途、质量、成分、价格、生产者、有效期限、允诺等或者对服务的内容、提供者、形式、质量、价格、允诺等有表示的,应当准确、清楚、明白。
    广告中表明推销的商品或者服务附带赠送的,应当明示所附带赠送商品或者服务的品种、规格、数量、期限和方式。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广告中应当明示的内容,应当显著、清晰表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2019修正):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条 经营者违反本法第八条规定对其商品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或者通过组织虚假交易等方式帮助其他经营者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的,由监督检查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一百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的罚款,可以吊销营业执照。
    经营者违反本法第八条规定,属于发布虚假广告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的规定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2022修正): 第四章 经营者集中 第三十一条 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决定实施进一步审查的,应当自决定之日起九十日内审查完毕,作出是否禁止经营者集中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经营者。作出禁止经营者集中的决定,应当说明理由。审查期间,经营者不得实施集中。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经书面通知经营者,可以延长前款规定的审查期限,但最长不得超过六十日:
    (一)经营者同意延长审查期限的;
    (二)经营者提交的文件、资料不准确,需要进一步核实的;
    (三)经营者申报后有关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的。
    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逾期未作出决定的,经营者可以实施集中。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20: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