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工伤鉴定出来了怎么起诉 |
释义 | 工伤赔偿诉讼的流程为: 1、就工伤赔偿事项与用人单位协商,协商不成的,应及时申请劳动仲裁。 2、当事人一方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3、对一审判决不服的,15日内提出上诉。二审判决为终审判决,送达后发生法律效力。 一、再审结束后抗诉是在什么时间呀 民事诉讼一审判决后有15天的上诉期,二审为终审判决。对二审判决不服的,只能通过申诉解决。申诉期为二审判决送达后的2年内。 刑事诉讼一审上诉或抗诉期是10日。如认为二审判决确有错误,应通过审判监督程序解决。检察院可以抗诉,法院自身也可通过一定程序纠错,何时提起,法律上没有限制性的规定。那就是说,理论上讲,没有期限的限制。与民事诉讼不同的是,当事人及其近亲属提起申诉,也不受期限的限制。 二、维持原判审理依据是一审还是二审 二审判决应为执行的依据。一审判决作出后,一旦当事人提出上诉即不发生法律效力;二审判决作出后,尽管是维持一审判决,但二审判决毕竟是终审判决,肯定是生效的判决。我国实行两审终审制,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第二审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是终审的判决、裁定。 三、劳动报酬问题的解决途径有哪些? 劳动报酬问题解决途径: (1)协商,劳动争议发生后,劳动者既可以直接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第三方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以达成和解协议,但是协商并非解决劳动争议的必经程序; (2)调解,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可以向办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也不是解决劳动争议的必经程序; (3)仲裁,劳动争议发生后,双方当事人可以不经协商、调解程序,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必经程序; (4)诉讼,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判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七条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七级伤残为13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为11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为9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伤残为7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劳动、聘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聘用合同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