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为6类( )种 |
释义 |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为6类459种。 职业危害是职工生产劳动过程所发生的对人身的威胁和伤害。职业危害因人们所从事的职业或职业环境中所特有的危险性、潜在危险因素、有害因素及人的不安全行为所造成的危害。所有危险、危害因素尽管表现形式不同,但从本质上讲,之所以能造成危险、危害后果(伤亡事故、损害人身健康和物的损坏等)均可归结为存在能量、有害物质和能量、有害物质失去控制两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并导致能量的意外释放或有害物质泄漏、散发的结果。故存在能量、有害物质和失控是危险、危害因素产生的根本原因,都是危险、危害因素。 职业危害因素分为以下六类: 1、粉尘,包括矽尘、煤尘(煤矽尘)、石墨尘、电焊烟尘、其他粉尘等。 2、化学因素,包括铅、汞、锰、镉、磷、砷及其化合物等;以及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气、硫酸、硝酸、盐酸、氢氧化钠等。 3、物理因素,包括高温、高气压、低气压、局部振动、噪声危害等。 4、放射性因素,包括紫外线、放射性物质、红外线等。 5、生物因素,包括炭疽杆菌、森林脑炎、布氏杆菌等。 6、其他因素,包括氧化锌、二异氰酸甲苯酯、嗜热性放线菌等。 综上所述,危害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职业病危害因素分为6类459种。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第十五条 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的设立除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设立条件外,其工作场所还应当符合下列职业卫生要求: (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二)有与职业病危害防护相适应的设施; (三)生产布局合理,符合有害与无害作业分开的原则; (四)有配套的更衣间、洗浴间、孕妇休息间等卫生设施; (五)设备、工具、用具等设施符合保护劳动者生理、心理健康的要求; (六)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关于保护劳动者健康的其他要求。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