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关于提高行政诉讼服务可以怎么做 |
释义 | 对各类行政诉讼案件,公安机关应当在法定期限内提交答辩状及相关证据、依据材料,答辩状须经主要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 公安机关负责人及其他参加人员应当积极做好应诉准备,在出庭前熟悉案情;要准时参加庭审,遵守法庭纪律,维护法庭秩序,正确运用法言法语发表意见。公安机关对在行政应诉中发现的行政执法问题,要认真分析,及时整改,不断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公安机关应自觉履行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行政判决书、行政调解书、行政裁定书等法律文书。 一、行政诉讼开庭的流程 开庭审理包括准备阶段、法庭调査阶段、法庭辩论阶段和评议判决阶段四部分。 (一)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是开庭审理的前奏,主要包括:人民法院在确定开庭时期后,应以传票传唤当事人出庭参加庭审,并通知诉讼代理人、证人等到庭参加诉讼活动;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除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应当公开审理。开庭前,人民法院应当将案由、当事人情况、开庭时间和地点等进行公告,张贴于法院门前的公告栏内。开庭审理前,书记员应当査明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是否到庭,并宣布法庭纪律;开庭审理时,由审判长核对当事人,宣布案由,宣布审判人员、书记员名单,告知当事人有关的诉讼权利义务,询问当事人是否提出回避申请,审査诉讼代理人资格和代理权限。下面主要对回避制度进行必要的阐述:回避是指为保证案件的公正审判,而要求与案件有一定利害关系的审判人员或其他有关人员,不得参与本案的审理活动或诉讼活动的制度。回避适用以下人员:审判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员。院长担任审判长时的回避,由审判委员会决定;审判人员的回避,由院长决定;其他人员的回避,由审判长决定。回避事由,是指上述人员是本案当事人或当事人的近亲属或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审理的。回避申请应当在开庭审理前提出,回避事由在开庭审理后知道的,也可以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被申请回避的人员,在人民法院作出是否回避的决定前,应当暂停参与本案的工作,但案件需要采取紧急措施的除外。对当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请,人民法院应当在3日内以口头或者书面形式作出决定。若申请人对驳回回避申请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作出决定的人民法院申请复议一次。复议期间,被申请回避的人员不停止参与本案的工作。对申请人的复议申请,人民法院应当在3日内作出复议决定,并通知复议申请人。 (二)法庭调査阶段 法庭调査是人民法院在诉讼当事人和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核实、审査证据,以査明案件真相的诉讼阶段。法庭调查的基本程序如下: ①由原告宣读起诉状,然后由被告宣读答辩意见。原告主要应说明其合法权益受到被告的具体行政行为侵害的事实,被告则应围绕证明自己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合法进行阐述,并提供据以作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全部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当事人陈述完毕,然后传证人到庭作证或宣读证人证言。证人到庭后,法庭应当告知其诉讼权利义务。对证人的证词,双方当事人及其代理人经法庭准许后,可向证人提问、质证。此外,若证人因客观原因不能到庭时可以宣读证人证言,但此证人证言同样应在法庭经由双方当事人质证。 ②在当事人陈述和证人作证后,审查书证、物证等,宣读鉴定结论、勘验笔录和现场笔录,双方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表围绕证据的合法性、真实性、关联性发表质证意见。如果合议庭认为案件事实业已査清,审判长即可宣布法庭调查结束,进入辩论阶段。 (三)法庭辩论阶段 法庭辩论阶段是各方当事人运用证据和法律规范,就案件争议事实充分表达意见的阶段。法庭辩论由审判长主持,各方当事人发言应经审判长准许。辩论中,提出与案件有关新的事实、证据,由合议庭决定停止辩论,恢复法庭调査。法庭辩论的顺序是:首先由原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接着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答辩,然后双方之间进行辩论。若有第三人参加诉讼的,应在原被告发言后再行发言。第一轮辩论结束后,依此顺序进入第二轮辩论,针对上一轮辩论中对方的要点和主张进行反驳,并进一步阐明本方的观点,相互辩论的次数和时间由审判长确定,但不得限制各方当事人的辩论权利,同时亦不可使当事人重复自己的主张。法庭辩论结束后,由审判长依照原告、被告、第三人的顺序依次征询各方最后意见。当审判长认为案件事实已查明,即可结束法庭辩论程序,宣布休庭。 (四)评议判决阶段 休庭后,合议庭对本案进行评议。评议时,合议庭成员根据经认定的证据,确认案件事实,依据法律和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参照规章,形成人民法院对案件的判决。合议庭评议时适用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但不同意见应记入合议笔录,合议庭成员均应在合议笔录上签字确认。对于重大、疑难案件,则交由院长报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 二、行政执法机关能否聘用企业法律顾问 行政执法机关能聘用企业法律顾问。 一是提供法律法规意见或建议,发挥决策参谋作用。 让法律顾问了解和熟悉行政执法的日常工作,为执法部门依法行政提供法律法规支持,减少行政决策失误,确保决策合法合规合理。 二是为执法机关受理的各类行政复议、复核提供法律咨询。 通过参与执法局制度规范的制订,对执法机关受理的各类行政复议、复核提供法律咨询;对依法解决行政争议提出意见。同时,通过参与处理行政纠纷、代理行政诉讼等工作,提出法律建议权,帮助执法机关规避法律风险,增强依法行政的自觉性。 三是对行政执法工作人员超越职能职权,不依法履行职责等行为及时予以提醒。 通过监督,进一步增强行政执法机关干部及队员的法律意识,增强行政执法干部及队员的工作责任心,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 四是为行政执法机关和工作人员提供日常法律咨询。 通过举办普法讲座、案例分析、理论研讨等形式,丰富行政执法队员及干部的法律知识,促进、提高行政执法机关依法行政的水平。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行政诉讼法》第三条,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起诉权利,对应当受理的行政案件依法受理。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干预、阻碍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不能出庭的,应当委托行政机关相应的工作人员出庭。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