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意外事件是否承担刑事责任 |
释义 | 法律分析:1、意外事件一般分过失和不可抗力两类。2、在民法上过失意外事件一般只需要适当地补偿就可以了刑法上只有明文规定,如过失致人伤害,过失致人死亡等才追究责任,其余不承担法律责任。3、而不可抗力意外事件属于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事件,在民法和刑法上都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一、怎样认定过失伤人和致人死亡? 过失伤人致死行为怎么认定:主要是两方面的认定:一是是否构成刑法意义上的过失致人死亡罪。要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主要从包括两方面的过失:即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这两类的过失与我们一般意思上所说的过失有重大区别,他要求行为人应当预见风险,但因为疏忽大意或轻信可以避免。比如高空抛物致人死亡,一般应当能预见到高空抛物可能致人伤亡,但轻信可以避免。如果存在以上两类过失,且造成他人死亡的严重后果,是可以认定为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根据犯罪情节轻重可以判处7年以下有期徒刑。不过如果没有以上几类过失,就不属于刑法上的过失,而属于民事法律上的过失,所需要承担的仅仅是民事法律行为。 二、致人重伤赔偿标准是怎样 1、过失致人重伤与意外事件致人重伤的区别:关键在于行为人对他人重伤的结果是否能够预见、应否预见。这需要根据行为人的实际认识能力和行为当时的情况来考察。 2、本罪与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区别:在司法实践中,有人往往将过失伤害致人死亡的案件定为过失伤害致死,尤其是对于因过失当场致人重伤,但由于伤势过重经抢救无效而死亡的案件,更容易被认定为过失重伤(致死)罪.我们认为这种做法不仅于法无据,而且也不符合犯罪构成原理。过失伤害致人死亡,实质上就是过失致人死亡罪,无非是在这种案件中,行为人对他人重伤、死亡的结果都是存在过失。 3、本罪与故意伤害罪的区别:如果行为人以轻伤为故意,而过失地导致了他人重伤的,应认定为故意伤害罪,而不应以过失致人重伤罪对行为人定性。 三、防卫过当一般判刑多久 如果防卫过当将人打伤:经鉴定属于轻伤以上要承当刑事责任,构成故意伤害罪。看伤情鉴定来适用法定刑区间。如果受害人有过错的,可以适当减轻处罚。如果是轻伤害一般是管制或拘役,如果是重伤害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对于防卫过当的量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0条第2款规定,“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至于在什么情况下减轻处罚,什么情况下免除处罚,刑法没有明文规定。 根据司法实践,对防卫过当行为裁量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时,应综合考虑以下情况: 1、防卫行为的起因; 2、防卫所保护利益的性质; 3、防卫过当所明显超过限度的程度及造成危害的轻重; 4、防卫人主观上的罪过形式及当时的处境; 5、造成防卫过当的原因。 对防卫过当的犯罪人,在处理时应当正确适用刑法分则的有关条款,依法酌情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从审判实践看,对防卫过当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构成过失致人重伤罪或者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分别按照刑法典第235条和233条规定的相应量刑幅度减轻处罚;如果具备缓刑条件,可以使用缓刑;如果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应当免除处罚。对于构成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的,分别按照刑法典第234条和第232条规定的相应量刑幅度应当减轻处罚;如果具备缓刑条件的,可以适用缓刑;如果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应当免除处罚。 应当指出,对于防卫行为虽然造成不应有的重大损害,但客观事实能够证明防卫人主观上确实不具有故意,也不具有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引起的,属于意外事件,不应负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六条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