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欺诈与诈骗罪有何区别? |
释义 | 诈骗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包括四个方面:客体、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客观要件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主体是一般主体,主观要件表现为直接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法律分析 诈骗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包括以下几点: 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 2.诈骗罪侵害了受害者的人身权利。 3.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使用诈骗手段,使被害人遭受财产损失。 4.诈骗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5.诈骗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被害人财产损失,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诈骗罪侵犯的对象,仅限于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而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 (二)客观要件,本罪往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 1、行为人实施了欺诈行为。 2、欺诈行为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 3、成立诈骗罪要求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之后作出财产处分。 4、欺诈行为使被害人处分财产后,行为人便获得财产,从而使被害人的财产受到损害。 (三)主体要件,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四)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拓展延伸 欺诈与诈骗罪的区别 欺诈与诈骗罪的区别在于它们的构成要件和表现形式不同。欺诈罪是指通过欺骗、误导等手段使他人陷入错误认识,从而使他人自愿地做出财物上的让渡,其行为具有欺骗性和自愿性。而诈骗罪则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欺骗手段使被害人自愿地交付财物或者为自己提供劳务,其行为具有欺骗性和非法占有性。 欺诈罪和诈骗罪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欺诈罪强调欺骗性,即行为人通过欺骗手段使被害人自愿做出让渡,而诈骗罪则强调非法占有性,即行为人通过欺骗手段非法地获取了被害人的财物或者劳务。 2.欺诈罪的行为人可以是自然人、单位或者其他组织,而诈骗罪的行为人只能是自然人。 3.欺诈罪的行为人必须具有非法占有目的,而诈骗罪的行为人必须具有非法占有目的,且必须具有欺骗性。 4.欺诈罪的行为人可以采用欺骗手段使被害人自愿做出让渡,而诈骗罪的行为人必须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即被害人必须自愿地做出让渡。 欺诈罪和诈骗罪虽然都具有欺骗性和非法占有性,但它们的构成要件和表现形式不同,行为人也不同。因此,在处理这两种案件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区分和分析。 结语 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客体、客观方面、主体和主观方面。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客观方面表现为使用欺诈手段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并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