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被判刑后可以起诉吗 |
释义 | 判刑指的是人民法院对被告人处以刑罚处罚。刑事起诉是指公诉机关针对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行为,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对其予以刑法上的评价。为了维护司法严肃性,节约司法资源,已经宣判对案件不能再以同一案由再次起诉。但是,对于一审判决不服的被告人,可以在刑诉法规定的期间内上诉,一般为十日内;对于一审结果不服的公诉机关可以抗诉,申请进入二审程序。我国是两审终审制,即案件在二审法院宣判之后结案,诉讼程序终止,不能再次上诉或抗诉。对于一审已生效判决或者二审终审的判决,如果存在事实认定或适用法律等方面确有错误时,人民法院应当提起审判监督程序,也称再审程序。无论上诉、抗诉、还是申请再审,都不属于起诉。所以,若犯罪人已因其犯罪行为受到判刑后就不能对其再的同一行为次起诉了。需注意的是,如果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则对民事部分的判决不服的,也适用上诉程序,而不能再另行起诉。但是如果未提出附带民事诉讼,则可单独起诉。 一、刑事案件一审二审后还有没有三审 我国施行二审终审制度,二审后不能三审,但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可以向法院或检察院提出申诉再审。 1、一审是指法院对案件的最初一级审判。一审的程序可以分为普通程序和简易程序两种。在中国,普通的第一审案件由基层人民法院管辖,但是性质较严重、问题较复杂、影响较广大的第一审案件,按其不同程度,分别由中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管辖。最高人民法院的第一审就是终审。 2、二审又称上诉审程序,是第二审人民法院根据上诉人的上诉或者人民检察院的抗诉,就第一审人民法院尚未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或裁定认定的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审理时,所应当遵循的步骤和方式方法。 3、终审是法院对案件的最后一级审判。我国实行两审终审制,中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受理的第二审案件,或最高人民法院审判的第一审案件,都是终审,当事人不能再上诉。 4、再审,是指人民法院对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或者调解协议认为确有错误的,对案件重新进行审理。 法院决定受理再审案件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①必须是已经发生效力的判决、裁定和调解书。 ②必须是判决、裁定、调解书确有错误。 ③提起再审程序的主体必须合法。 相关法条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三条第二审的判决、裁定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都是终审的判决、裁定。 第二百四十一条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但是不能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 二、一审二审是指什么意思 一审是指法院对案件的最初一级审判。二审又称上诉审程序,是第二审人民法院根据上诉人的上诉或者人民检察院的抗诉。 第一审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对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自诉人提起自诉的案件进行初次审判时应当遵循的方式方法。 二审又称上诉审程序,是第二审人民法院根据上诉人的上诉或者人民检察院的抗诉,就第一审人民法院尚未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或裁定认定的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审理时,所应当遵循的步骤和方式方法。 一审和二审的区别: 1、性质不同。法院第一审程序是对相关管辖权的审查以及对事实的真实情况及对应的证据材料的审查,而二审程序则是对法院审判的监督,对于一审判决的合法性、合宪性的审查,对法院的判决进行监督; 2、引起审理程序发生的原因不同。第一审程序是由于原告为了行使自己的起诉权,避免错过诉讼时效而发生的,而第二审程序基于当事人行使上诉权,对于法院的判决存在异议发生的; 3、审查对象和范围不同; 4、引起审理程序发生的诉讼主体不同,一审中的原、被告地位是固定的,有资格限制,提起诉讼并引起第一审程序的原告,即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或者是国家行政机关;而二审中当事人的诉讼地位并不固定,没有资格限制,原审中的原告、被告、第三人,既可以充当上诉人、也可以充当被上诉人; 5、审理方式不同,一审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一律实行开庭审理,包括公开和不公开开庭审理;二审中,人民法院除应采取开庭审理方式外,认为事实清楚的,可以实行书面审理; 6、裁判方式不同,对一审的判决或裁定,当事人不服的可以上诉;二审的判决或裁定是终审判决/裁定,直接生效; 7、审理期限不同。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七条被告人、自诉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有权用书状或者口头向上一级人民法院上诉。被告人的辩护人和近亲属,经被告人同意,可以提出上诉。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可以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中的附带民事诉讼部分,提出上诉。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