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公司能否通过起诉案子来注销? |
释义 | 公司诉讼期间无法注销,必须经过依法清算后方可办理注销登记。在诉讼过程中未经清算即办理注销登记的,股东需承担赔偿责任。诉讼被告期间公司可注销,但需注意清算程序。 法律分析 公司如果有诉讼事项,通常不会被注销。公司必须经过依法清算后,才能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办理注销登记。因此,在公司进行诉讼时,由于权利义务关系尚未明确,公司的清算组也无法准确确定公司的资产和债权债务情况,所以暂时无法进行注销。 一、公司办理注销需要的手续有: 1、成立清算组,制定清算方案并报确认; 2、以清算财产支付各种税、费、债; 3、制定清算报告并报股东会、股东大会或人民法院确认; 4、办理注销登记、注销营业执照。 二、公司注销的办理流程为: 1、办理国税注销税务登记; 2、办理地税注销税务登记; 3、到开户银行办理银行账户销户; 4、到公司主管工商局办理公司注销备案; 5、刊登注销公告; 6、登报45日后,再次到工商局办理注销申请; 7、到质监局注销代码证。 总而言之,公司在清算期间被起诉的,在案件结束前,不能注销公司。但是在诉讼过程中,公司未经清算即办理注销登记的,则应当由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在债权人主张的公司债务范围内,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当然赔偿的前提是债权债务查证属实。在民事诉讼过程中,作为一方当事人的公司办理注销登记的,应当区分注销公司时依法清算和未清算两种情形。如果在当事人起诉后,公司依法成立了清算组,依照公司法等规定进行了清算,则诉讼应当中止或者终止,当事人可以依照公司清算程序实现自身权利。公司在诉讼被告期间可以注销,但是在诉讼过程中,公司未经清算即办理注销登记的,则应当由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在债权人主张的公司债务范围内,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当然赔偿的前提是债权债务查证属实 作为一方当事人的公司办理注销登记的,应当区分注销公司时依法清算和未清算两种情形。如果在当事人起诉后,公司依法成立了清算组,依照公司法等规定进行了清算,则诉讼应当中止或者终止,当事人可以依照公司清算程序实现自身权利。 结语 本文讲述了公司在办理注销登记时需要遵循的手续和流程。同时,提到了公司在清算期间被起诉的情况下,不能进行注销登记,而应当由股东在债权人主张的公司债务范围内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最后,提醒了当事人办理注销登记时应当区分依法清算和未清算两种情形。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八十八条公司清算结束后,清算组应当制作清算报告,报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并报送公司登记机关,申请注销公司登记,公告公司终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八十六条清算组在清理公司财产、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后,应当制定清算方案,并报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公司财产在分别支付清算费用、职工的工资、社会保险费用和法定补偿金,缴纳所欠税款,清偿公司债务后的剩余财产,有限责任公司按照股东的出资比例分配,股份有限公司按照股东持有的股份比例分配。 清算期间,公司存续,但不得开展与清算无关的经营活动。公司财产在未依照前款规定清偿前,不得分配给股东。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