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
释义 | 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的构成要件及刑罚依据。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包括故意编造或传播爆炸、生化、放射等恐怖信息,严重扰乱社会秩序,构成犯罪。刑罚依据为《刑法》第291条之一,处以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造成严重后果者处以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传播淫秽物品罪包括传播淫秽书刊、影片、图片等物品,情节严重,构成犯罪。刑罚依据为《刑法》第364条第一款,处以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 法律分析 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的构成要件主要包括: 1、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 2、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 3、犯罪客体是社会公共管理秩序; 4、客观方面表现为故意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传播编造的恐怖信息,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 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构成传播淫秽物品罪的条件包括: 1、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淫秽物品的管理制度。对象包括各种淫秽物品,如各种淫秽的书刊、报纸、画片、影片、录像带、录音带、淫秽玩具、娱乐用品以及印刷、雕刻有淫秽文字、图案的生活用品等等; 2、客观方面表现为:传播淫秽的书刊、影片、录像带、录音带、图片或者其他淫秽物品,情节严重的行为; 3、主体为一般主体; 4、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但行为人不必出于牟利目的。 根据《刑法》第三百六十四条第一款,传播淫秽的书刊、影片、音像、图片或者其他淫秽物品,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六十四条第一款传播淫秽的书刊、影片、音像、图片或者其他淫秽物品,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拓展延伸 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的法律责任及处罚措施 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是指故意散布虚假的恐怖信息,以引发公众恐慌、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构成该罪的要件包括:一是主观故意,即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二是客观行为,即通过各种媒介手段散布虚假信息;三是社会危害性,即该行为可能引发公众恐慌、扰乱社会秩序。对于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的犯罪分子,法律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和处罚措施。具体处罚根据犯罪的严重程度而定,包括行政处罚、刑事处罚等,可能涉及罚款、拘留、有期徒刑等刑罚。此外,相关部门还会采取措施,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管,以保护公众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的稳定。 结语 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和传播淫秽物品罪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犯罪行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对于这些罪行的犯罪分子,法律将给予相应的惩罚和处罚。我们应当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管,保护公众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的稳定。同时,公众也应提高法律意识,不参与传播虚假恐怖信息和淫秽物品的行为,共同维护社会的和谐与安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一章 危害国家安全罪 第一百零六条 与境外机构、组织、个人相勾结,实施本章第一百零三条、第一百零四条、第一百零五条规定之罪的,依照各该条的规定从重处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