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物业税打击炒房与症结所在
释义
    开征物业税更能打击炒房 由此可见,由于无法对炒房行为制定统一的认定标准,因此对炒房团炒房行为征收特定的高额税费的想法,在现实中缺乏可操作性。 事实上,想要在购买环节提高炒房者的交易成本,我们国家已经制定了包括营业税在内的许多税收条款,虽然5年内进行房产交易的并非都是炒房者,但炒房者往往都是进行短期房产交易的,而眼下即将“复原”的营业税政策事实上也对这种炒房行为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遏制。 因此在购买环节继续增加购房成本,其实已经很难对炒房者产生更大的打击,反而会因此提高老百姓购买自住房的税费成本。正所谓“打蛇打七寸”,真正能够打到炒房者“七寸”部位的乃是在持有环节增加税费。 而在房产持有环节征收的税费其实就是多年来“只闻雷声不见雨”的物业税。 众所周知,物业税是世界各国普遍采取的在房地产保有环节征收的税种,其用意正是在于稳定房价和打压炒房行为,也旨在消弭贫富差距,公平收入分配。 比如美国的物业税又叫不动产税,归在财产税项下,税基是财产市场评估值的一定比例。目前美国各州和各地政府的不动产税率各有不同,但名义税率一般在3%~10%,实际税率平均是一般市价的1%~3%。 又如新加坡的自住房产的物业税税率为4%,其他类型房产的物业税税率为10%。而我国台湾地区的规定则是144平方米以上的房源,每年收取房屋总价0.8%~1.5%的物业税。 按照民众的惯常期待,征收物业税意味着房屋持有成本增加,手头拥有的物业越多,时间越久,税负就越重,炒房投机者就会因此不得不放弃炒房,拥有多套住房者也会出售大部分房屋,从而使市场供应量增加,进而有效平抑畸高的房价。换句话说,根本不需要你政府挖空心思把炒房者从茫茫买房者中找出来,只要开征物业税,躲在暗地里的炒房者自然会悄悄走人。 尤其是在当前的“泡沫论”、“房价虚高论”的市场态势下,与其针对炒房行为出台所谓“炒房税”,还不如直接釜底抽薪开征物业税。因为对打击炒房行为来说,“炒房税”只能治标,物业税才是治本。 物业税的症结 然而明明对打击炒房行为,减少房产泡沫效果明显的物业税,为什么空转多年,却迟迟无法真正开征呢 开征物业税所面临的技术难点过多是其中的关键原因。 首当其冲的问题是,按照我国现行的土地批租政策,开发商先向政府交了土地出让金,然后又由买房人的购房款买单,因此眼下的房价中,其实已经包含了一部分变相的物业税,这一部分再交物业税肯定不合理。如何处理购房人已支付的土地出让金,物业税是针对“房产”还是针对“房地产”纳税,成为许多人心中的疑问,也成为物业税开征必然要明确的问题。 再如,从目前释放的政策信号来看,物业税的出台似乎更加侧重开辟税源、增加财政收入。据报道,一年多前,财政部就称“物业税是一项长期的财政收入制度改革,不是房地产调控的短期工具”。北京师范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董藩也认为,征收物业税“主要是开辟税源,增加政府收入”。 国家税务总局日前还明确透露出“暂不将土地出让金纳入物业税范围”的态度。“大众本来期待土地出让金纳入物业税后,可以促使房价下降,”一位业内人士质疑道,“但透露出的信息却表明,为了保证地方政府的土地收入,物业税便未包括土地出让金部分。高地价不会改变,房价也降不下来。”这位业内人士还表示,土地出让金不纳入物业税范围,则意味着物业税要单独纳房产的税,“这就需要有专门的房产评估机构介入,但现在我国房产评估力量还很薄弱。” 事实上,如此一来,就可能出现在交易、流通环节收取土地出让金,在持有环节征收物业税的重复征税现象,此举不但不会起到平抑房价的作用,反而会增加购房者的负担和持有住宅的成本!造成民怨的进一步升级。 不可否认,相比空对空的“炒房税”,实打实的物业税更加能够打中炒房行为的要害,然而在中国特殊国情和特定制度框下,如果物业税的开征和土地出让金制度的改革同步进行的话,那要不就是物业税永远都只能是天上的馅饼好看却吃不到,要不就成了进一步增加老百姓购房负担的帮凶。 更多精彩请进入物业税专题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9 5:5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