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厂家商品造假如何处罚 |
释义 | 厂家商品造假将受到法律处罚,包括停产、销毁违法产品、罚款,严重者吊销营业执照并追究刑事责任。产品质量缺陷主要包括设计、原材料、制造和指示缺陷。消费者在使用产品时,如果因为指示缺陷导致危险发生,生产者和销售者需承担赔偿责任。 法律分析 一、厂家商品造假如何处罚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厂家生产的商品造假的,由相关部门责令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相应罚款,情节严重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五条 禁止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禁止伪造产品的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禁止在生产、销售的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五十条 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产品质量缺陷有哪些 1、设计缺陷:设计缺陷是指由于不适当设计、产品分析、试验而形成的产品缺陷。 2、原材料缺陷:是指制造产品使用的原材料不符合卫生、安全标准而造成的产品缺陷,这种商品缺陷产生的危害后果由生产者承担赔偿责任后生产者与原材料供应者之间还可以合同违约承担相应责任。 3、制造缺陷:是指由于产品装配不当或不符合标准造成的产品缺陷,使产品存在危及人身健康,财产安全的不合理危险。 4、指示缺陷:是指生产者或销售者,没有提供真实完整,符合要求的产品使用说明和警示说明。有些产品本身并没有缺陷,但如果使用不当也会有危险,因此生产者或销售者应当向消费者明确告戒,如没有明确说明,则存在指示缺陷,消费者一旦发生危险、销售者、生产者就应承担赔偿责任。 结语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对厂家商品造假的处罚进行了明确规定。如果厂家生产的商品造假,相关部门将责令停止生产、销售,并没收违法产品,处以相应罚款。情节严重的还可能被吊销营业执照,并追究刑事责任。产品质量缺陷包括设计缺陷、原材料缺陷、制造缺陷和指示缺陷。生产者或销售者应提供真实完整的产品使用说明和警示说明,否则将承担赔偿责任。根据法律,我们要坚决打击商品造假行为,保护消费者的权益,维护市场秩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2017修订):第三章 标准的实施 第二十八条 企业研制新产品、改进产品,进行技术改造,应当符合本法规定的标准化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2017修订):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八条 企业未依照本法规定公开其执行的标准的,由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在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上公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二章 经营者的价格行为 第十三条 经营者销售、收购商品和提供服务,应当按照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的规定明码标价,注明商品的品名、产地、规格、等级、计价单位、价格或者服务的项目、收费标准等有关情况。 经营者不得在标价之外加价出售商品,不得收取任何未予标明的费用。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