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劳动合同无效劳动者能索赔吗? |
释义 | 由于用人单位的原因订立的无效合同,对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具体包括:(1)造成劳动者工资收入损失的,按劳动者本人应得工资收入支付给劳动者,赔偿费用;(2)造成劳动者劳动保护待遇损失的,应按国家规定补足劳动者的劳动保护津贴和用品;(3)造成劳动者工伤、医疗待遇损失的,按国家规定为劳动者提供工伤、医疗待遇赔偿费用;(4)造成女职工和未成年工身体健康损害的,按国家规定提供治疗期间的医疗待遇外,赔偿费用;(5)劳动合同约定的其他赔偿费用。【风险提示】无效的劳动合同是指不具有法律效力的劳动合同。根据《劳动法》的规定,下列劳动合同无效:(1)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劳动合同;(2)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无效,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无效的劳动合同,从订立的时候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也就是说,劳动者自始至终都无须履行无效劳动合同。确认劳动合同部分无效的,如果不影响其余部分的效力,其余部分仍然有效。 劳动合同无效怎么索赔? 由于用人单位的原因订立无效劳动合同,或订立部分无效劳动合同对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赔偿劳动者损失。具体赔偿项目,按下列规定执行:1、造成劳动者工资收入损失的,按劳动者本人应得工资收入支付劳动者赔偿费用;2、造成劳动者的劳动保护待遇损失的,应按国家规定补足劳动者的劳动保护津贴和用品;3、造成劳动者工伤、医疗待遇损失的,国家规定为劳动者提供工伤、医疗待遇赔偿费用;4、造成女职工和未成年身体健康损害的,按国家规定提供治疗期间的医疗待遇赔偿费用;5、劳动合同约定的其他赔偿费用。如由于用人单位的原因订立的无效合同,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比照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的支付标准赔偿损失,实际上和经济补偿金数额一样,也按照工作年限,每工作一年补偿一个月工资计算。【风险提示】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劳动关系一方当事人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劳动合同无效能主张报酬吗 劳动合同无效能主张报酬。《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八条规定: 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劳动报酬的数额,参照本单位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用人单位无同类岗位的,按照本单位上年职工平均工资确定。【风险提示】无效劳动合同是由劳动合同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的过错造成的。对于无效的劳动合同,在确认其无效的同时,如给对方造成损害的,有过错的一方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劳动合同无效,员工能要求双倍工资吗? 劳动合同无效,员工不能要求双倍工资。在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中,劳动合同是无效的,但该条款在法律上没有规定。劳动合同中缺乏必要条款或者不符合法律规定,这与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情况是不一样的。无效劳动合同并不等于无书面劳动合同,那些因内容不合法而导致无效的,不得归为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无须支付二倍工资。风险提示:用人单位未在用工的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与劳动者约定的劳动报酬不明确的,新招用的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按照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执行;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的,实行同工同酬。 哪些劳动合同无效? 无效劳动合同有:(一)口头约定的劳动合同仅有口头约定的劳动合同,一旦出现纠纷,求职者权益就将受到损害。我国《劳动法》第19条明确规定:“劳动合同应当以书面合同订立……”,因此,口头约定合同在我国是没有任何法律效力的。(二)显失公平的劳动合同部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其约定条款明显倾向用人单位一方。(三)胁迫的劳动合同一些用人单位招工时,强迫劳动者交纳巨额集资款、风险金,并胁迫劳动者与其订立所谓的自愿交纳协议书,企图以书面协议掩盖其行为的违法性。《劳动法》第17条规定,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四)附带保证的劳动合同部分企业为约束劳动者的行为。在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硬性规定另签一份“保证书”,其内容是强迫劳动者接受一些不合理的规则和条件,并把该保证书作为劳动合同附件来约束劳动者。(五)真假劳动合同某些外资企业、私营企业或集体企业为应付劳动仲裁部门的监督管理,与劳动者签订真假两份合同。以符合有关规定的“假合同”应付劳动管理部门的检查,实际上却用按自己意愿与劳动者订立的不规范甚至违法劳动合同来约束劳动者。(六)抵押性质的劳动合同部分用人单位为防止劳动者“跳槽”,在订立劳动合同时,要求劳动将其身份证、档案、现金作抵押物,甚至扣留劳动者应得的福利或工资,一旦劳动者“跳槽”,用人单位便将抵押物扣留。这种做法不但违反了国家有关政策规定,而且严重损害了劳动者权益。(七)无保障的劳动合同一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中,不具备病、伤、残、死亡补助和抚恤等内容,或虽有此条款但不符合国家法律规定。劳动者一旦发生病、伤、残、死亡等情况时,企业或者以较低的金额给予一次性补助,其额度远低于实际发生的医疗费和国家有关的法定标准,使劳动者权益无法得到保障。【风险提示】无效劳动合同不仅会导致劳动合同时效,损害到劳动者的权益,而且还会引起不必要的劳动纠纷和法律赔偿,因此平时我们要更加注意哪些合同是无效的,避免无效劳动合同引起的法律纠纷问题。 劳动合同无效怎么办? 无效劳动合同分为部分无效和全部无效两种情况。部分无效的,有效部分还可以继续执行,全部无效的劳动合同没有法律约束效力,用人单位应参考同工同酬原则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并且过错方应赔偿造成的损失。由于用人单位的原因订立无效劳动合同,或订立部分无效劳动合同对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赔偿劳动者损失。【风险提示】劳动合同是否有效,必须由法律规定的专门机关进行确认,其他组织和个人都无权确认。确认劳动合同无效的专门机关是“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只有这两个机关的决定具有法律效力。 该内容由 顾超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