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判缓刑4年2年什么意思 |
释义 | 判4年缓刑2年的意思是在判决后的2年内不再犯罪,原判的4年徒刑不执行。然而,实践中不会出现这样的判决,因为缓刑的条件之一是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缓刑是对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人,根据其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在考验期内暂缓执行刑罚。缓刑期间需遵守条件,否则仍需执行刑罚。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缓刑有案底,可能影响子女的政审及就业。 法律分析 对于判4年缓刑2年的意思是指,判刑后先不执行,给予2年缓刑考验期,在考验期内不再犯新罪的,四年的有期徒刑不再执行。但是实践中是不会出现判4年缓刑2年的情形的,因为判处缓刑的其中一个条件是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一、对于判4年缓刑2年什么意思 对于判4年缓刑2年的意思是指在判决后的2年内不再犯罪,原来判决的那4年徒刑就不去坐牢了。但实践中也不可能出现这样的判决。缓刑,是指对于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人,根据其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如果暂缓执行刑法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就规定一定的考验期,暂缓刑罚的执行。在考验期内,如果遵守一定的条件,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的一项制度。值得注意的是,被宣告缓刑的被告人,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所以缓刑期间可以理解为是一个考验期,考验期内没有违法规定的行为,就不用执行拘役、有期徒刑。一般是判1缓2,或者是判3缓5,缓刑的期限较长。这样判决的意思就是:判处一定期限的有期徒刑如三年有期徒刑,但不实际执行,而是让罪犯在监外执行,缓刑5年,就是5年的考验期,如果在考验期内没有实施新的犯罪,也没有漏罪,经过考验期后,就不再执行刑罚的一种制度设计。因缓刑未限制人身自由,所以通常缓刑时间会比判决的有期徒刑长,法律之所以规定缓刑这样的制度,主要是对于一些没有羁押必要的犯罪分子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 二、缓刑考验期限从什么之日起计算 缓刑考验期限是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三条规定,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个月。 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 三、缓刑有案底吗 缓刑有案底,对孩子有影响。如果被判刑人员的子女,需要当兵、考公务员等,在入职前都会有政审环节,如果父母有过违法犯罪记录,就可能对子女有影响,导致子女无法通过政审。 结语 判4年缓刑2年是指在判决后的2年内不再犯罪,原判的4年徒刑就不会执行。然而,实践中很少出现这样的判决,因为缓刑的条件之一是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缓刑是对于被判处拘役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人,根据其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在不再危害社会的前提下,规定一定的考验期,暂缓刑罚的执行。在考验期内,如果遵守一定的条件,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缓刑期间可视为一个考验期,如果没有违法行为,就不需要执行拘役或有期徒刑。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缓刑有案底,可能对子女的政审产生影响,导致无法通过相关职位的资格审查。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五章 审判监督程序 第二百六十条 第一审人民法院判决被告人无罪、免除刑事处罚的,如果被告人在押,在宣判后应当立即释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四章 刑罚的具体运用 第五节 缓刑 第七十三条 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个月。 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 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四节 拘 留 第一百二十九条 对被拘留的犯罪嫌疑人,经过审查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提请审查批准逮捕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 对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提请审查批准逮捕的时间可以延长至三十日。 本条规定的“流窜作案”,是指跨市、县管辖范围连续作案,或者在居住地作案后逃跑到外市、县继续作案;“多次作案”,是指三次以上作案;“结伙作案”,是指二人以上共同作案。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