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无期徒刑是否具备假释条件? |
释义 | 假释是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犯罪人的一种减刑方式,需要满足悔改表现和不再危害社会等条件。并非所有无期徒刑犯罪人都可假释。假释后,犯罪人需遵守监督机关规定的条件,如报告活动情况、会见限制和离开居住地申请等。遵守条件可认为刑罚执行完毕,否则将重新收监并继续执行刑罚。 法律分析 假释的意思是,对于人民法院依法判决为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部分犯罪人,在执行了法律规定的一定的刑罚之后,在服刑期间,经过权力机关的审核,认为犯罪人确实有悔改的表现,并且不至于再危害社会,满足这些条件后,执行原判刑罚的执行机关,会向中级以上的人民法院提出一个关于假释的建议书,在人民法院收到假释的建议书后,人民法院会依法组成合议庭来审理犯罪人的假释案件,符合假释条件的,可以裁定假释。 所以说,无期徒刑是可以被假释的,但是并不是说所有被判处无期徒刑的人都可以被假释,只有符合假释的条件,才会被假释。 其次,决定对犯罪人假释之后,并不意味着就绝对的认为原来的刑罚执行完毕了,假释的时候,需要犯罪人遵守一定的条件,比如说,被宣告了假释之后,犯罪人就不用在监狱里服刑了,出来之后还是要遵纪守法,服从监督的,有什么活动情况的,要按照监督机关告诉你的规定及时的报告。 另外在假释之后,犯罪人如果要会见其他人,也别人与之前犯罪有关系的人,在会见的时候是要根据监督机关的规定进行会见的,如果监督机关不允许会见的,那么是不能会见的。 其次,犯罪人如果想要离开居住的地方去就医,出差,旅游或者是想搬家,离开现在住的地方,是要向监督机关申请的,监督机关批准可以离开的,才能离开。如果犯罪人认真的遵守了监督机关规定的这些条件,那么就可以认为是原来的刑罚执行完毕,就可以不在服刑了,如果没有遵守监督机关规定的条件,那么还是会对犯罪人重新收监,并且继续执行还有执行完毕的原来的刑罚。 结语 假释是指在服刑期间,犯罪人表现出悔改并不再危害社会的情况下,经过法律程序获得提前释放的一种方式。被判无期徒刑的人也有可能获得假释,但必须符合一定条件。假释并不意味着刑罚执行完毕,犯罪人需要遵守一系列规定,如遵纪守法、报告活动情况等。会见他人或离开居住地也需获得监督机关批准。只有认真遵守条件,才能视为刑罚执行完毕,否则将重新收监并继续执行原判刑罚。 法律依据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六节 羁 押 第一百四十九条 下列案件在本规定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的期限届满不能侦查终结的,应当制作提请批准延长侦查羁押期限意见书,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在期限届满七日前送请同级人民检察院层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批准,延长二个月: (一)交通十分不便的边远地区的重大复杂案件; (二)重大的犯罪集团案件; (三)流窜作案的重大复杂案件; (四)犯罪涉及面广,取证困难的重大复杂案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四章 刑罚的具体运用 第五节 缓刑 第七十三条 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个月。 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 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二章 侦查 第八节 技术侦查措施 第一百五十三条 为了查明案情,在必要的时候,经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可以由有关人员隐匿其身份实施侦查。但是,不得诱使他人犯罪,不得采用可能危害公共安全或者发生重大人身危险的方法。 对涉及给付毒品等违禁品或者财物的犯罪活动,公安机关根据侦查犯罪的需要,可以依照规定实施控制下交付。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