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我国实施死刑的方式有哪些
释义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的解释》,执行死刑时应事先层报最高人民法院批准,除了枪决和注射外的其他方法。枪毙是用步枪从死刑犯脑后打一枪,注射是近来常用的方法。注射方法需要法院决定,只有少数中院具备执行注射死刑的能力。其他中院无论罪犯是否申请都执行枪决,主要取决于原判中院是否有能力和条件执行注射。
    法律分析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的解释》的规定,采用枪决、注射以外的其他方法执行死刑的,应当事先层报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1、枪毙,即用步枪从死刑犯脑后打一枪,行刑时死刑犯采取跪姿,行刑人员(警察,有别于普通警察)用步枪从死刑犯脑后打一枪,如果一枪打偏了,再补一枪,直至犯人死亡,经过法医确认,犯人已死,然后由法医上前将犯人的有重要价值且完好的器官割下,送往医院,做器官移植用。尸体就近火化,不通知家属领回尸体。
    2、注射,这是近来使用较多的死刑执行方法,行刑时犯人被绑在椅子上,由法医向犯人的手臂静脉注射药剂(一般顺序为麻醉剂、肌肉松弛剂和心跳阻滞剂),犯人一般在几分钟内因心跳停止而死亡。经法医确认,通知家属领回尸体,自行火化。由法院决定的。犯人只能申请,至于决定权在法院。现在只有少数的中院(昆明中院、上海的两个中院、太原中院、佛山中院等)具备了执行注射死刑的能力。尤其是太原中院,明确宣布放弃枪决的,这些中院不用罪犯选都是执行注射。其他没有条件的中院,无论罪犯申不申请都是执行枪决。所以最主要的还是看原判中院有否能力、条件执行注射。
    拓展延伸
    我国实施死刑的方式及其法律依据
    我国实施死刑的方式及其法律依据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法律议题。根据中国刑法,死刑可以通过注射、枪决、绞刑和电刑等方式进行。这些方式的选择取决于犯罪的性质和情节。具体的法律依据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等。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死刑的判决必须经过严格的法律程序,包括公正的审判和上诉程序。同时,死刑的执行也受到严格的限制和监管,以确保执行的合法性和公正性。我国对死刑的实施方式和法律依据的规定,旨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保护人民的生命权益。
    结语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的解释》的规定,死刑的执行方式在我国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法律议题。目前,注射和枪决是较为常见的执行方式。这些方式的选择取决于犯罪的性质和情节,并且必须依据相关法律依据进行。死刑的判决必须经过严格的法律程序,并受到严格的限制和监管,以确保执行的合法性和公正性。这些规定旨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保护人民的生命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三章 刑罚 第五节 死刑 第四十九条 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审判的时候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三章 刑罚 第五节 死刑 第四十八条 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
    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死刑缓期执行的,可以由高级人民法院判决或者核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七章 附带民事诉讼 第一百零一条 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如果是国家财产、集体财产遭受损失的,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的时候,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7:2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