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遗产继承没有期限,但继承纠纷诉讼有时效限制。继承权纠纷必须在三年内提起诉讼,计算起始于继承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犯之日。超过20年的权利受损,法院不保护,但特殊情况下可延长时限。 法律分析 继承父母遗产没有期限,但是,遗产继承纠纷有诉讼时效限制,继承权纠纷提起诉讼的期限为三年,自继承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犯之日起计算。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拓展延伸 父母遗产继承的期限:民法典规定的时间限制是多久?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父母遗产继承的期限取决于不同的情况。一般而言,遗产继承的期限是自父母去世之日起开始计算的。根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如果继承人是子女,则继承期限为30年。这意味着子女在父母去世后的30年内可以主张对父母的遗产进行继承。然而,如果继承人是孙子女或更远的亲属,则继承期限为15年。需要注意的是,继承人必须在规定的期限内提起继承诉讼或进行继承登记,否则可能会失去对遗产的继承权利。因此,了解并遵守民法典规定的继承期限对于合法继承父母的遗产至关重要。 结语 合理继承父母遗产,需了解继承期限。按民法典规定,子女享有30年继承期限,孙辈为15年。继承人应及时提起继承诉讼或登记,否则可能失去继承权。遵守法律规定,确保合法继承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章 遗产的处理 第一千一百五十二条 继承开始后,继承人于遗产分割前死亡,并没有放弃继承的,该继承人应当继承的遗产转给其继承人,但是遗嘱另有安排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章 遗嘱继承和遗赠 第一千一百三十三条 自然人可以依照本法规定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并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 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中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 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与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组织、个人。 自然人可以依法设立遗嘱信托。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章 遗嘱继承和遗赠 第一千一百四十二条 遗嘱人可以撤回、变更自己所立的遗嘱。 立遗嘱后,遗嘱人实施与遗嘱内容相反的民事法律行为的,视为对遗嘱相关内容的撤回。 立有数份遗嘱,内容相抵触的,以最后的遗嘱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