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父母丧失子女是否意味着不履行赡养义务? |
释义 | 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义务,不能以放弃继承权或其他理由拒绝履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父母对未成年子女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成年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应均等,但特殊困难和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可得到照顾。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可多分遗产,有扶养能力但不尽义务的应少分或不分。继承人可协商不均等分配。 法律分析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义务,赡养人不得以放弃继承权或者其他理由,拒绝履行赡养义务。 赡养父母是子女应尽的义务,这种义务是以父母子女之间的身份关系存在为前提的,只要父母子女关系存在,父母有赡养需要,子女有负担能力,子女就应无条件地履行赡养义务,这种义务为法定义务,不是随意说解除就能解除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六条规定: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 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条规定: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 对生活有特殊困难又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 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 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 继承人协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 拓展延伸 父母丧失子女后的赡养义务:法律责任与道德考量 父母丧失子女后的赡养义务涉及到法律责任和道德考量的复杂问题。从法律角度来看,父母在丧失子女后仍然有赡养义务,尽管法律并未明确规定具体的赡养期限。根据国情和相关法律法规,父母应尽力履行赡养义务,包括提供经济支持、关心照料等。然而,道德考量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父母丧失子女可能经历巨大的心理创伤,他们需要时间和空间来恢复。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应该给予他们理解和支持,同时也要平衡法律责任和道德考量之间的关系。因此,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法律、道德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以确保父母能够在合适的时机履行赡养义务,同时也得到充分的关怀和支持。 结语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义务,赡养人不得以放弃继承权或其他理由拒绝履行赡养义务。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教育和保护义务,成年子女对父母的赡养、扶助和保护义务,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有明确规定。遗产分配时,应考虑继承人的特殊困难和扶养能力,继承人间可协商不均等分配。父母丧失子女后的赡养义务既涉及法律责任,也需要道德考量。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法律、道德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以确保父母能够在适当的时机履行赡养义务,并得到充分的关怀和支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二章 家庭赡养与扶养 第二十一条 老年人的婚姻自由受法律保护。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干涉老年人离婚、再婚及婚后的生活。 赡养人的赡养义务不因老年人的婚姻关系变化而消除。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二章 家庭赡养与扶养 第二十条 经老年人同意,赡养人之间可以就履行赡养义务签订协议。赡养协议的内容不得违反法律的规定和老年人的意愿。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老年人组织或者赡养人所在单位监督协议的履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二章 家庭赡养与扶养 第十九条 赡养人不得以放弃继承权或者其他理由,拒绝履行赡养义务。 赡养人不履行赡养义务,老年人有要求赡养人付给赡养费等权利。 赡养人不得要求老年人承担力不能及的劳动。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