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劳动者持假文凭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是否有效 |
释义 | 持假文凭订立的劳动合同无效,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无效。劳动合同有效性基于双方平等自愿。劳动合同法第26条规定,欺诈、胁迫、排除法定责任或违反法律规定的劳动合同无效。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法院可确认劳动合同的无效性。 法律分析 持假文凭订立的劳动合同不具有法律效力。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无效。劳动合同的有效性是建立在劳动合同双方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的。 欺诈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行为。 《劳动合同法》第26条,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拓展延伸 劳动者持假文凭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 劳动者持假文凭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取决于具体情况。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如果劳动者故意提供虚假文凭,可能会面临解雇、赔偿损失、追究刑事责任等后果。用人单位可能会对劳动合同的有效性产生质疑,有权解除合同并要求劳动者承担相应责任。此外,劳动者还可能面临声誉受损、失去就业机会等不良影响。然而,具体后果也取决于法律条款、证据和法院裁决。因此,建议劳动者诚实守信,用人单位加强背景调查,以避免潜在的法律风险和纠纷。 结语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持假文凭订立的劳动合同是没有法律效力的。同时,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也是无效的。劳动合同的有效性建立在劳动双方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因此,劳动者应诚实守信,避免提供虚假文凭,以免面临解雇、赔偿损失等法律后果。用人单位则应加强背景调查,确保劳动合同的有效性,以避免潜在的法律风险和纠纷的发生。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十九条 【试用期】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五章 特别规定 第二节 劳务派遣 第五十八条 【劳务派遣单位、用工单位及劳动者的权利义务】劳务派遣单位是本法所称用人单位,应当履行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义务。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除应当载明本法第十七条规定的事项外,还应当载明被派遣劳动者的用工单位以及派遣期限、工作岗位等情况。 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二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按月支付劳动报酬;被派遣劳动者在无工作期间,劳务派遣单位应当按照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向其按月支付报酬。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九条 【用人单位不得扣押劳动者证件和要求提供担保】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