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针对未成年人犯罪,如何减轻刑罚?
释义
    未成年犯罪的刑事责任年龄问题及量刑原则。根据刑法第十七条,16周岁以上的人应负刑事责任,14-16周岁的人犯重罪也应负刑事责任,14-18周岁的人犯罪可从轻处罚。法律规定了“应当”情节,即审判人员无自由裁量权,必须按法定刑从轻处罚,考虑从宽情节。这意味着未成年犯量刑要有一定幅度,不能最高刑,应优先从宽处罚。
    法律分析
    1、《刑法》第十七条【刑事责任年龄】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2、刑法第十七条规定的情节是“应当”情节,即是对量刑结果具有肯定影响的量刑情节,法律不允许审判人员有任何自由斟酌的余地,而要求其无可选择地按照法律规定从轻、减轻处罚。“应当”就意味着必须,而非“可以”。它要求:一是对未成年犯量刑要留有一定幅度,不能在法定刑内裁量最高刑;二是在具有从宽和从严情节中,应优先考虑适用从宽处罚的情节。
    拓展延伸
    减刑政策对未成年犯罪的影响与实施
    减刑政策在处理未成年犯罪问题上扮演着重要角色。这些政策旨在通过减轻刑罚来重点关注未成年罪犯的社会再融入和改造。首先,减刑政策为未成年罪犯提供了机会,以便他们能够接受教育和职业培训,从而改善他们的未来发展前景。其次,减刑政策有助于减少监狱过度拥挤问题,为监狱系统提供更多资源和空间,以更好地关注和矫正罪犯。此外,减刑政策还强调了社区监管和康复计划的重要性,以确保未成年罪犯在回归社会后能够顺利适应和融入。总之,减刑政策在平衡惩罚与改造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为未成年罪犯提供了改过自新的机会,并促进了社会的安全与稳定。
    结语
    根据《刑法》第十七条的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而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则根据具体罪行负刑事责任。对于未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法律要求从轻或减轻处罚,并强调家长或监护人的管教责任,必要时政府可以收容教养。刑法第十七条规定的是应当情节,即对量刑结果具有肯定影响的量刑情节,要求审判人员按照法律规定从轻、减轻处罚,不能自由斟酌。减刑政策在处理未成年犯罪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减轻刑罚关注未成年罪犯的改造和社会再融入,为他们提供教育和职业培训机会,减少监狱过度拥挤问题,强调社区监管和康复计划的重要性,促进社会的安全与稳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020修订):第一章 总 则 第七条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司法行政部门应当由专门机构或者经过专业培训、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专门人员负责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020修订):第一章 总 则 第三条 开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应当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严,保护未成年人的名誉权、隐私权和个人信息等合法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020修订):第一章 总 则 第十二条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应当结合未成年人不同年龄的生理、心理特点,加强青春期教育、心理关爱、心理矫治和预防犯罪对策的研究。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29 18:5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