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缓刑最低是判几缓几 |
释义 | 缓刑的最低期限是两个月,最长期限是五年以下,根据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只有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罪犯,并满足悔罪表现和不对社会有危害性的条件,才能被判缓刑。累犯不适用缓刑。被判处缓刑的犯罪分子在考验期内没有违法犯罪,不需要执行实刑,而是接受社区矫正服务。 法律分析 一、缓刑最低是判几缓几 缓刑最少二个月,最长五年以下。 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个月;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判决确定之日是指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之日,如果提出上诉或者抗诉后,经二审维持原判的,则应从二审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缓刑适用于3年以下有期徒刑(数罪并罚时决定执行的有期徒刑刑期到中期的情况下,若其中一罪有判处缓刑的量刑,应附加吸收原则,使缓刑不再执行),中期和长期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累犯、犯罪集团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另:死刑缓期两年执行通常称为“死缓”,是收监,注意区分。 二、缓刑的条件 法律规定能被判处缓刑的罪犯应当满足以下条件: 1、人民法院对罪犯的判决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根据刑法的规定来看,适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刑罚的犯罪分子所犯之罪都是情节轻、社会危害性小的犯罪,值得注意的是,所谓“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在司法实践中,并不是法定刑,而是法院最后判决确定的刑期。 2、罪犯有悔罪表现,且人民法院认为对其适用缓刑不会对社会有危害性。若犯罪分子具备以上第一条的情形但无悔罪表现,法院不会做出缓刑的判决。 3、对于累犯,《刑法》明确规定不能适用缓刑。所谓累犯,就是屡教不改,坐过牢出狱后短时间内又犯应当判处徒刑以上的罪的犯罪分子,这类犯罪分子具有较深的主观恶性,缓刑的话对于防止其再次犯罪具有较大困难,对社会具有危害性。 法院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对犯罪分子判处缓刑的,而被判处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考验期内没有违法犯罪的情形,那么是不需要执行实刑的,而是在考验期内进行社区矫正服务就可以了,等到考验期结束以后,就不再执行原刑罚。 结语 缓刑是一种法律规定的刑罚,适用于犯罪情节较轻、社会危害性较小的罪犯。根据法律规定,缓刑的最短期限为两个月,最长期限为五年以下。缓刑的适用条件包括判决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罪犯表现出悔罪态度且不对社会构成危害。然而,累犯和犯罪集团首要分子等特定罪犯不适用缓刑。被判缓刑的罪犯在考验期内如无违法行为,则无需执行实刑,而是接受社区矫正服务。考验期结束后,原刑罚也不再执行。 法律依据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八章 侦 查 第八节 鉴 定 第二百四十九条 公安机关应当为鉴定人进行鉴定提供必要的条件,及时向鉴定人送交有关检材和对比样本等原始材料,介绍与鉴定有关的情况,并且明确提出要求鉴定解决的问题。 禁止暗示或者强迫鉴定人作出某种鉴定意见。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五章 证 据 第七十一条 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 收集物证、书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违反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应当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对该证据应当予以排除。 在侦查阶段发现有应当排除的证据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应当依法予以排除,不得作为提请批准逮捕、移送审查起诉的依据。 人民检察院认为可能存在以非法方法收集证据情形,要求公安机关进行说明的,公安机关应当及时进行调查,并向人民检察院作出书面说明。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五章 证 据 第六十六条 收集、调取电子数据,能够扣押电子数据原始存储介质的,应当扣押原始存储介质,并制作笔录、予以封存。 确因客观原因无法扣押原始存储介质的,可以现场提取或者网络在线提取电子数据。无法扣押原始存储介质,也无法现场提取或者网络在线提取的,可以采取打印、拍照或者录音录像等方式固定相关证据,并在笔录中注明原因。 收集、调取的电子数据,足以保证完整性,无删除、修改、增加等情形的,可以作为证据使用。经审查无法确定真伪,或者制作、取得的时间、地点、方式等有疑问,不能提供必要证明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不能作为证据使用。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