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犯罪预备阶段是否构成犯罪?
释义
    关于犯罪预备阶段属于犯罪吗的法律问题,
    一、犯罪预备阶段属于犯罪吗
    犯罪预备也算犯罪,在处罚的时候,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犯罪预备是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犯罪预备行为虽然没有直接侵害犯罪客体,但已经使犯罪客体面临即将实现的现实危险,同样具有社会危害性,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但毕竟还未着手实行犯罪,还没有实际造成社会危害,在处罚上可以从轻、减轻或免除。
    犯罪预备虽然还没有实施犯罪,客观上没有造成损害,但对社会是存在着显而易见的潜在危害的,如不加以制止和惩罚,无疑最终会导致犯罪的实施,给社会造成重大损害。
    犯罪预备行为是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犯罪预备形态则是犯罪行为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停留在预备阶段的停止形态。我国刑法理论一般认为,行为符合犯罪构成是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的根据,犯罪预备行为也有其犯罪构成,它是一种具备修正的构成要件的犯罪未完成形态。这是追究犯罪预备行为的刑事责任的法理根据。犯罪预备行为虽然尚未直接侵害犯罪客体,但已经使犯罪客体面临即将实现的现实危险,因而同样具有社会危害性。因此,犯罪预备行为同样具有可罚性。我国刑法第22条第2款认可了这一学说,规定对于预备犯应当追究刑事责任。同时考虑到犯罪预备行为毕竟尚未着手实行犯罪,还没有实际造成社会危害,刑法又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二、常见的预备行为有哪些
    1、准备工具。如为了抢劫,大量购买管制刀具。
    2、练习犯罪的手段。如为了扒窃,练习扒窃的技能。
    3、进行犯罪前的调查。如盗窃之前的踩点,杀人之前了解被害人的情况。
    4、排除实行犯罪的障碍。如要盗窃、抢劫的时候先把人家的狗给毒死。
    5、勾引共犯,其中也包括为了实施某种犯罪而组织犯罪集团,这种组织、参加犯罪集团的行为也是犯罪的一个预备行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二十二条
    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对于预备犯,法律中规定的处罚原则是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而现实中比较常见的犯罪预备的表现形式就是为实施犯罪而积极准备相应的犯罪工具,当然为犯罪的实施而制造一定的条件,也是属于犯罪预备中的一种情形。
    相关内容:犯罪预备量刑处罚是怎样的
    防患于未然是现在很多犯罪工作积极去做的事情,犯罪预备量刑主要是指实验犯罪前的准备工作,就是我们所说的未雨绸缪,这样不会在犯罪事件到来之时措手不及。那么犯罪预备量刑处罚是怎样的呢?下面就由优律师带您一起去了解一下。
    犯罪预备,是指做实施犯罪前的准备工作。如预备犯罪工具、创造犯罪条件等。
    一、犯罪预备量刑处罚是怎样的
    犯罪预备行为是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犯罪预备形态则是犯罪行为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停留在预备阶段的停止形态。我国刑法理论一般认为,行为符合犯罪构成是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的根据,犯罪预备行为也有其犯罪构成,它是一种具备修正的构成要件的犯罪未完成形态。这是追究犯罪预备行为的刑事责任的法理根据。犯罪预备行为虽然尚未直接侵害犯罪客体,但已经使犯罪客体面临即将实现的现实危险,因而同样具有社会危害性。因此,犯罪预备行为同样具有可罚性。我国刑法第22条第2款认可了这一学说,规定对于预备犯应当追究刑事责任。同时考虑到犯罪预备行为毕竟尚未着手实行犯罪,还没有实际造成社会危害,刑法又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二、成立条件:
    1、行为人主观上具有犯罪的故意。即犯罪预备的目的,是为了顺利地进行犯罪活动,实现犯罪意图,体现了预备犯的主观恶性,这是追究其刑事责任的主观依据。
    2、行为人已经为实施犯罪进行了准备活动。这种准备活动在法律上主要规定为两种情况:
    一是为实施犯罪准备工具和物品的行为。准备的工具和物品包括用以杀伤、威胁被害人的各类凶器物品;用以伪造货币、票证、文印的各类器具材料;用以掩护犯罪活动、排除障碍物、销毁罪证的各类工具物品等。准备工具和物品的手段、方法也各不相同,主要有制造、修理、改装、购买、借用、骗取、窃取等。
    二是为达到犯罪目的创造条件的行为,主要指准备工具以外的其他创造条件的行为。如为实施犯罪,事先察看犯罪现场、选择犯罪时机、探听被害人行踪、演习犯罪手段和技巧、拟定犯罪实施计划、寻找犯罪同伙等等。
    从准备工具、制造条件对实施犯罪所起的作用来看,都是着手实施犯罪之前,准备犯罪的行为,都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这是追究其刑事责任的客观依据。如果行为人仅仅将犯罪意图表露出来,而未进行犯罪的准备活动,那就不是犯罪预备。
    根据刑法的规定,对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在一般情况下,由于预备犯仅仅处于犯罪的预备阶段,还没有着手实施犯罪,也没有造成实际的社会危害结果,其社会危害程度要低于既遂犯,因此,在对预备犯的处罚上可以轻于既遂犯,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但对于个别预备犯情节特别恶劣、主观恶性严重、危险性大的,也可以不予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于预备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则可以依据刑法的规定,免除处罚。
    所以,通过上完我们知道了犯罪预备量刑处罚是怎样的解答,就是在罪犯还没有着手之前已经制定的量刑计划,犯罪预备是需要计算很多影响因素的,有时也存在失误。如果您有很多不懂的法律问题都欢迎咨询优律师为您排忧解难。
    犯罪预备阶段有犯罪未遂吗
    根据我国刑法的有关规定,犯罪预备阶段没有犯罪未遂。因为犯罪预备是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阶段,而犯罪未遂是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两者不是同一个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二条: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三条: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犯罪预备阶段能成立犯罪中止吗
    犯罪预备阶段能成立犯罪中止。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犯罪预备阶段的中止是指发生在预备阶段的中止,如买刀杀人后中止。犯罪中止可分为预备中止、未实行终了的中止以及实行终了的中止。1、预备中止即发生在预备阶段的中止。2、未实行终了的中止即发生在行为尚未实行终了时的中止。3、实行终了的中止即发生在犯罪行为实行终了的中止。因此,犯罪预备阶段是可以成立犯罪中止的。
    预备阶段有犯罪中止吗
    预备阶段有犯罪中止。一、犯罪预备的中止即停止预备犯罪,犯罪人不再继续为实行犯罪做准备。二、犯罪预备阶段进行到犯罪实行阶段的中止,即没有按照预备的犯罪形式继续实施犯罪。当出现了这两种情形之一的时候均可以认定为犯罪中止。犯罪预备的中止标志着犯罪人实行对应犯罪的犯意消灭,但是犯罪人并不当然停止犯罪,在一种犯罪预备阶段发生犯罪中止后,可能又会发生另一种犯罪预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就是犯罪中止。犯罪中止,可以发生在犯罪的全过程,即使是预备阶段也成立犯罪中止。
    犯罪预备阶段能否成立犯罪中止
    视情况而定。如果在犯罪预备阶段主动放弃了犯罪计划的,成立犯罪中止。犯罪中止可以存在在犯罪预备阶段,也可以成立在犯罪过程中,但是不能在犯罪后。犯罪中止是指犯罪嫌疑人在犯罪预备,犯罪活动中自动放弃犯罪,消除犯罪后果的行为。
    犯罪预备阶段有没有未遂
    没有。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对于犯罪预备只是为犯罪做准备,还没有正式的实施犯罪,而对于犯罪未遂是实施了犯罪之后,而因外界的因素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两种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在预备犯罪中不存在未遂。【案例】被告人林某因被害人孙某,曾经向有关部门举报其非法行医一事,产生不满心理。2007年9月4日晚,被告人林某酒后携带火柴和汽油来到被害人孙某居住地,欲对被害人孙某居住的房屋实施放火行为。当被告人林某站在该房屋东侧的简易仓房上,准备向房屋的顶部攀爬时,因踩破仓房的瓦片从简易仓房的顶部跌落下来,被告人遂离开现场。上述事实,被告人在过程中亦无异议,且有物证汽油、火柴、被害人孙某的陈述、证人孙某某、梁某某的证言和现场勘查笔录等证据证实。【判决】县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林某因对被害人的举报行为,产生不满心理,遂携带作案工具火柴、汽油,欲对被害人的住宅放火焚烧,危害公共安全,其行为已构成放火罪。公诉机关指控被告人林某犯放火罪的事实及罪名成立,应予支持。被告人林某依法应予惩处。被告人林某因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开始点燃他人住宅的行为,系犯罪预备,对其可以依法减轻处罚。依照《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二十二条、第七十二条第一款、第七十三条第二、三款的规定,判决如下:被告人林某犯放火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三年。一审宣判后,被告人林某未提出上诉,公诉机关也未提出抗诉,一审判决已发生效力。
    
     该内容由 黄勋哲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4:0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