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应该承担哪些法律制裁 |
释义 | 精神病人犯罪时的法律制裁应根据其精神状态确定。精神正常时犯罪应负刑事责任,而在无法辨认或控制行为时不负刑事责任,但需家属或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鉴定确认精神病人犯罪需满足三个条件,并由法院进行审查。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控制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但可减轻处罚。 法律分析 一、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应该承担哪些法律制裁 1、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2、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 3、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八条,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来强制医疗。 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二、精神病人犯罪怎么处理 1、刑法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 2、正确适用该条规定应具备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1)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 (2)精神病人犯罪时必须是正处于发病时; (3)完全丧失辨认或者自控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 3、对鉴定确认的精神病鉴定结论,人民法院仍须依照刑事诉讼法证据规则进行审查,作出正确的判断,确认采信与否。核心是查证精神病人犯罪时是否处于发病期间以及是否完全丧失辨认或自控行为能力,就要对案件通过审判进行全面综合评判。 4、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结语 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犯罪应负刑事责任,而在无法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时造成危害结果的情况下,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后,不负刑事责任,但应责令家属或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对于精神病人犯罪的处理,应正确适用相关法律规定,包括鉴定确认、发病时期和行为能力等条件。法院应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证据规则进行审查,全面综合评判案件,确认精神病人是否处于发病期间以及是否完全丧失辨认或自控行为能力。对于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三十四条之一 组织他人出卖人体器官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未经本人同意摘取其器官,或者摘取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的器官,或者强迫、欺骗他人捐献器官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违背本人生前意愿摘取其尸体器官,或者本人生前未表示同意,违反国家规定,违背其近亲属意愿摘取其尸体器官的,依照本法第三百零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