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处理学生打架斗殴的方法与规定 |
释义 | 学生打架斗殴的处理:教职工应立即采取措施控制局面,通知值班领导及主管部门,处理现场并安抚学生情绪。严重情况下,应请求公安机关及医疗部门协助。节假日发生事件时,教职工应通知值班领导,迅速分开学生并进行救治。事件结束后,应整理详细情况并上报主管部门。法律依据是《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1条,对未满18周岁的学生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校外事件的处理流程未提及。 法律分析 一、学生打架斗殴怎么处理,有哪些规定 1、处理学生打架、斗殴等群体性事件应遵循就近原则。任何目击此类事件的教职工均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局面,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立即通知值班领导并及时向主管部门及相关领导报告。各主管部门在接到上报后,应及时组织相关人员抵达现场,处理现场并安抚学生情绪。若发生学生伤亡情况的应立即组织对受伤学生的救治。事态较为严重的应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上报并请求就近的公安机关及医疗部门给予协助与配合。晚间及节假日期间发生打架、斗殴等群体性事件的,首先发现此事件的教职工应及时通知值班领导。值班领导在接到通知后应立即赶往现场,协调组织在场教职工、班主任及学校保卫人员将参与斗殴的学生迅速分开,并及时对受伤的学生进行救治。事件现场处理结束后,相关人员应在两天内将该事件发生的详细情况和详细处理过程整理后形成书面材料上报相关主管部门存档。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一条,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有下列情形之一,依照本法应当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初次违反治安管理的;七十周岁以上的;怀孕或者哺乳自己不满一周岁婴儿的。 二、学生在校外发生打架、斗殴等群体性事件的处理流程 结语 对学生打架斗殴等群体性事件的处理应遵循就近原则,教职工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局面,并通知值班领导及上级主管部门。现场处理结束后,应整理详细情况和处理过程形成书面材料上报相关主管部门存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一条,对未满十八周岁的学生,初次违反治安管理的可以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对于校外发生的打架斗殴等群体性事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2018修正):第六章 高等学校的学生 第五十四条 高等学校的学生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学费。 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以申请补助或者减免学费。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2018修正):第六章 高等学校的学生 第五十六条 高等学校的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参加社会服务和勤工助学活动,但不得影响学业任务的完成。 高等学校应当对学生的社会服务和勤工助学活动给予鼓励和支持,并进行引导和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2018修正):第六章 高等学校的学生 第五十七条 高等学校的学生,可以在校内组织学生团体。学生团体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活动,服从学校的领导和管理。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