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法律分析: 职工患职业病或因工负伤,都有可能造成职工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职业病是劳动者在生产劳动及其职业活动中,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引起的疾病。职工患了职业病,说明企业的生产或工作条件、安全制度或者医疗条件不够完善,职工因负伤,说明企业的劳动保护制度不完善或劳动保护措施不健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二十九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一)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劳动者患职业病或因公负伤,是否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需要经过劳动鉴定委员会的鉴定,被确认为已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用人单位方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二)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 这里的负伤指非因公负伤。对患病或者负伤,我国法律规定允许劳动者有一定的治疗期。 (三)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者在孕期、产期和哺乳期内,劳动合同期限届满时,用人单位不得终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期限应自动延续至孕期、产期和哺乳期期满为止。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比如应征入伍在义务服役期内的、参加平等协商的职工方代表在集体合同期限内的,等等。这些情况一经出现,用人单位都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