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过失犯罪的处罚标准和相关法律规定
释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五条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是过失犯罪。
    第十六条规定,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后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引起的,不是犯罪。
    第二百三十三条,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在处罚上,因为过失犯罪的主观恶性比故意犯罪明显要小,因此刑法对过失犯罪的处罚比对故意犯罪的处罚要轻。
    过失犯罪,指在过失心理支配之下实施的、根据刑法的规定已经构成犯罪的行为。
    过失犯罪有没有牵连犯
    没有。牵连犯,是指行为人实施某一犯罪,而其手段行为或者结果行为又触犯其他罪名的情况。例如,以伪造公文的形式骗取他人财物,诈骗财物的目的行为构成诈骗罪,伪造公文的手段行为构成伪造公文罪,两个犯罪形成目的与手段的牵连关系,构成牵连犯。构成牵连犯,必须具备以下条件:第一、数罪必须出于一个犯罪目的。犯罪目的,是指行为人通过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所希望达到的结果。犯罪目的不同于犯罪构成中的主观方面的故意,在一个犯罪目的支配下实施的牵连犯罪行为,其故意内容可以不同,但都必须是故意。过失犯罪不成立牵连犯。第二、行为人必须实施了两个以上独立的犯罪行为且触犯不同的罪名。如果只有一个犯罪行为,即使触犯了不同罪名,也不是牵连犯而是想象竞合犯。犯罪行为的个数可根据犯罪构成判断。触犯不同的罪名,即行为的异质性,也就是说,方法行为与目的行为、原因行为与结果行为是异质数罪。如只触犯同一罪名,是连续犯而不是牵连犯。第三、数个犯罪行为须有牵连关系。牵连关系是指行为人所实施的数个犯罪行为之间具有方法与目的或原因与结果的密切联系。【案例】2008年元月3日上午8时许,贺某和何某等11人各自携带一把土铳上山围猎(皆无持枪证)。上山后,彼此各守一处,对猎物进行围堵,且约好彼此靠近时应吹口哨或打咳嗽警示。不久,贺某听到有人喊野猪朝自己方向窜来,且又看见前方不远处一米多高的杂草丛晃动不已,贺某以为是野猪,未仔细辩认便举枪射击;走近一看却发现何某已中弹身亡。【判决】本案不构成牵连犯。贺某的行为分别构成非法持有枪支罪与过失致人死亡罪,应数罪并罚。本案中,贺某无证持有枪支,属《刑法》规定的“非法持有”,构成非法持有枪支罪;其伙同他人上山打猎,未确保同伴生命安全,疏忽大意枪击致人死亡的行为,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但过失犯罪特征之一就是行为人主观上并不存在犯罪目的,因为行为人在犯罪过失的主观状态下并不积极追求或者说放任犯罪结果的发生。本案中两个行为并不符合牵连犯的“必须出于一个犯罪目的”的条件,且非法持的枪支行为与过失致人死亡行为并不存在牵连关系,因此,本案不构成牵连犯,贺某的行为应分别以非法持有枪支罪、过失致人死亡罪论处,实行数罪并罪。
    过失犯罪可否区分主从犯
    依据我国《刑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在过失犯罪中是没有主犯和从犯的,如果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的,不以共同犯罪论处,过失犯罪不构成共同犯罪。所以,过失犯罪不区分主从犯。
    过失犯罪都是结果犯吗
    过失犯罪不都是结果犯。过失犯罪具体可以分为过于自信的过失和疏忽大意的过失。以妨害传染病防治罪为例,该罪属于危险犯,引起甲类传染病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为必备构成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即行为人对引起甲类传染病传播或传播严重危险这一结果是不明知的。
    过失犯罪是结果犯吗
    过失犯罪具体可以分为过于自信的过失和疏忽大意的过失。在实践中,并非所有的过失犯罪都是结果犯,只能说大部分的过失犯罪属于结果犯。过失犯罪的构成要件:(1)行为人主观上必须有过失心理;(2)行为必须发生了危害社会的结果,从刑法分则的规定看,这些结果一般都是较为严重的结果。《刑法》第330条和第332条除外;(3)必须有处罚该类过失犯罪的分则性明确规定。综上所述,对于过失犯罪来讲,一般是导致某种危害结果的发生才构成犯罪,但《刑法》第330条和第332条除外,所以说过失犯罪并不都是结果犯。
    过失犯罪有没有结果加重犯
    过失犯罪有结果加重犯。对于构成过失犯罪造成的犯罪后果严重的,就属于是结果加重犯,人民法院在处罚时按照犯罪情节严重的进行处罚,但是处罚程度是要比故意犯罪的结果加重犯的处罚要轻的,常见的过失犯罪的结果加重犯有:危险物品肇事后果特别严重的; 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后果特别严重的; 交通肇事后因逃逸致人死亡的。
    
     该内容由 蒲能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3 7:4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