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渎职罪的犯罪主体是谁?
释义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玩忽职守,造成重大损失的,构成渎职罪。渎职罪的主体包括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根据《刑法》第九章渎职罪的规定,滥用职权罪和徇私舞弊罪都属于渎职罪,根据情节轻重,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或者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徇私舞弊罪的处罚更重,可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或者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法律分析
    渎职罪的主体仅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但是由于我国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构成较为复杂,同时政企、政事职能交叉现象在一些领域也存在,造成在刑法规定的渎职罪与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渎职犯罪之外还有立法空白。根据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制定的多个立法解释、司法解释的规定,渎职罪的主体包括以下人员:
    1、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2、在受国家机关委托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3、在依照法律、法规规定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4、虽未列入国家机关人员编制但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5、其他人员。
    《刑法》第九章渎职罪
    第三百九十七条滥用职权罪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犯前款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拓展延伸
    渎职罪的犯罪主体及其法律责任
    渎职罪的犯罪主体是指在担任特定职务的人员,如公职人员、公司高管等,对其职责和义务不履行、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等行为构成犯罪的主体。根据不同的法律体系和具体法律规定,犯罪主体可能包括政府官员、企业管理人员、法官、律师等。对于渎职罪的犯罪主体,法律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一般来说,犯罪主体可能面临刑事处罚,如罚款、有期徒刑等。此外,还可能承担行政责任、职务追究等后果。法律的目的是保护公共利益和维护社会秩序,对渎职罪的犯罪主体实施法律的制裁,以维护公正和法治。
    结语
    渎职罪的犯罪主体包括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受国家机关委托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的组织中的人员、依法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权的组织中的人员、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其他人员。根据《刑法》第九章渎职罪的规定,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将受到刑事处罚。渎职罪的犯罪主体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以维护公正和法治,保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1982): 第二条 国务院由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组成。
    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制。总理领导国务院的工作。副总理、国务委员协助总理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第一章 总 则 第六条 国家监察工作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强化监督问责,严厉惩治腐败;深化改革、健全法治,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加强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五章 其他规定 第九十三条 本法所称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国家工作人员论。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8:2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