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诽谤罪的构成行为有哪些 |
释义 | 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须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即诽谤他人的内容完全是虚构的。(2)须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3)诽谤行为必须是针对特定的人进行的,但不一定要指名道姓,只要从诽谤的内容上知道被害人是谁,就可以构成诽谤罪。(4)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必须属于情节严重的才能构成诽谤罪。《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哪些行为构成诽谤罪,诽谤罪应当如何处罚 (1)须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即诽谤他人的内容完全是虚构的。 (2)须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 (3)诽谤行为必须是针对特定的人进行的,但不一定要指名道姓,只要从诽谤的内容上知道被害人是谁,就可以构成诽谤罪。 (4)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必须属于情节严重的才能构成诽谤罪。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什么行为构成诽谤罪 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须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即诽谤他人的内容完全是虚构的。 (2)须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 (3)诽谤行为必须是针对特定的人进行的,但不一定要指名道姓,只要从诽谤的内容上知道被害人是谁,就可以构成诽谤罪。 (4)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必须属于情节严重的才能构成诽谤罪。 什么样的行为构成诽谤罪名 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构成诽谤罪。如果散布的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虽然有损于他人人格、名誉,但不构成诽谤罪。 诽谤罪的行为方式有哪些 诽谤罪的行为方式:即捏造并公开散布某种虚构事实,损害他人人格和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1)诽谤一般以捏造事实的方式进行。所谓捏造事实,是指无中生有,凭空虚构事实。但司法解释规定,本人没有捏造事实,但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情节恶劣的,成立本罪。(2)诽谤必须用口头、文字等方式将虚假事实散布出去,让众多的人即不特定多数人知道。①若散布真实事实,不是虚假事实,即使损害他人名誉,也不构成本罪,但可能构成侮辱罪。②若散布的虚假事实根本没有人会相信,不构成本罪,但可能构成侮辱罪。③诽谤行为必须针对特定的人进行。 诽谤他人的行为何时为民事侵权行为,何时构成诽谤罪? 根据《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的规定,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在此必须将诽谤罪和民法中的诽谤行为加以区分:民法上的诽谤是一种侵权行为,其构成要件是侵权人实施了诽谤行为并且由此给被害人造成了损失。但是,诽谤罪不仅需要存在诽谤行为,而且需要符合“情节严重”的条件。因此,在存在诽谤行为的情况下,被害人只有证明存在“情节严重”的情形,才能提起诽谤罪,否则只能按照诽谤行为处理。诽谤罪属于自诉案件。当事人以诽谤罪提起自诉的,法院应当要求当事人举证构成“情节严重”,否则不构成诽谤罪。 该内容由 杨正宏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