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拖欠工资问题,劳动仲裁为您维权之路
释义
    拖欠工资可要求劳动仲裁,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构成新罪名,需满足明确表示拒不支付或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式逃避支付劳动报酬的条件。数额需在5000元至1万元以上,经政府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者可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分析
    一、拖欠工资能否要求劳动仲裁
    1、被用人单位拖欠工资后,劳动者能要求劳动仲裁。关于劳动报酬的争议在劳动争议仲裁委员的受案范围之内,因此劳动者可以准备好申请书和证据后依法向劳动仲裁委提请仲裁,维护其合法的权益。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第二十八条申请人申请仲裁应当提交书面仲裁申请,并按照被申请人人数提交副本。
    二、拖欠工资被判一般是多久
    1、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刑法修正案八》规定了一项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新罪名。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是指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行为。
    2、法律规定,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因此,并非说拖欠劳动者工资一定构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而是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明确表示拒不支付或虽表示应支付,但主动实施作为,为不支付找借口的;
    (2)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认定为转移财产、逃匿的行为:
    ①实施了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的行为。
    ②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即企业的银行存款足够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而不作为,导致劳动者没有按合同或法定应获得劳动报酬的时限。
    3、数额较大。法律没有明文规定构成的绝对值范围。应比照职务侵占罪的入刑标准,即逃避或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在五千元至一万元以上,构成“数额较大”,应予追诉;
    4、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
    结语
    劳动者可以要求劳动仲裁来解决拖欠工资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劳动报酬的争议属于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受案范围。劳动者可以准备好申请书和证据后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请仲裁,以维护其合法权益。此外,根据《刑法修正案八》,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是一项新罪名,对于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行为,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将面临刑事处罚。因此,劳动者应该及时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八十五条 【未依法支付劳动报酬、经济补偿等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
    (二)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
    (四)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八十二条 【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三章 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 第三十条 【劳动报酬】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18:2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