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犯罪所得掩饰隐瞒罪立案标准是什么?
释义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的情形,并明确了相应的刑罚。
    法律分析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以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定罪处罚:
    (一)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的;
    (二)一年内曾因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行为受过行政处罚,又实施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施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行为的;
    (三)掩饰、隐瞒的犯罪所得系电力设备、交通设施、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军事设施或者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的;
    (四)掩饰、隐瞒行为致使上游犯罪无法及时查处,并造成公私财物损失无法挽回的;
    (五)实施其他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行为,妨害司法机关对上游犯罪进行追究的。
    拓展延伸
    犯罪所得掩饰隐瞒罪的追溯与司法实践
    犯罪所得掩饰隐瞒罪的追溯与司法实践是指对于犯罪分子通过掩饰和隐瞒手段获取的违法所得进行追究和惩治的一项法律原则。根据我国刑法相关规定,犯罪所得掩饰隐瞒罪是指犯罪分子对其犯罪所得进行掩饰、隐瞒、转移、变换性质等行为,以逃避法律追究的行为。立案标准主要包括是否存在犯罪所得、是否存在掩饰隐瞒行为、是否达到法定数额等方面的考量。司法实践中,法院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实际情况,通过收集、审查相关证据,判断被告人是否涉嫌犯罪所得掩饰隐瞒罪,并依法作出相应的判决。司法实践的目的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打击犯罪行为,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通过对犯罪所得掩饰隐瞒罪的追溯与司法实践,可以有效遏制犯罪行为,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结语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于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收益而进行掩饰、隐瞒的行为,根据具体情形应予以刑罚。这一原则的追溯与司法实践对于打击犯罪行为、保护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严格审查证据、准确判断罪行,司法实践旨在维护社会稳定,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这一过程将有效遏制犯罪行为,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二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一百二十一条 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劫持航空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航空器遭受严重破坏的,处死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一章 任务和基本原则 第四条 国家安全机关依照法律规定,办理危害国家安全的刑事案件,行使与公安机关相同的职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三章 刑罚 第七节 剥夺政治权利 第五十七条 对于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应当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在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时候,应当把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改为三年以上十年以下。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2:5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