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扰民报警,警察一般会处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处二百以上五百以下罚款,按治安案件处理。跟踪他人的行为,属于治安违法。被人跟踪可以采取手机录像、录音、拍照、找目击者作证等方式。跟踪别人涉及到侵犯对方隐私权,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但是否受到法律惩罚,则由跟踪行为侵害的性质影响和对方收集的证据以及是否主张个人权利而论。正确区分犯罪预备和犯罪未遂,是正确打击犯罪保障人权的必然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般的侵犯隐私行为并不是刑事犯罪,不用判刑的,侵犯隐私的行为大部分是规定在民法当中,可以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对方停止侵犯行为、赔礼道歉、消除影响、给与赔偿。 但也有个别很严重的侵犯隐私行为可以构成刑事犯罪,如非法入侵住宅,或是侵犯隐私行为已经对被侵犯人造成了情节严重的侮辱等,才有可能构成刑事犯罪而被判刑。 如果是为了犯罪创造条件或做准备,则属于犯罪预备。犯罪预备只在少数严重犯罪情况下才负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2012修正)》 第五条 治安管理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 实施治安管理处罚,应当公开、公正,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 办理治安案件应当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 第八条 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对他人造成损害的,行为人或者其监护人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第五十八条 违反关于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制造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