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劳动合同解除流程详解 |
释义 | 劳动合同解除可分为法定解除和约定解除两种方式。在特殊情况下,双方当事人可依法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需提前30天书面通知用人单位,否则需支付违约金。同样,用人单位无故辞退员工也需支付经济补偿金。劳动合同的解除应遵循合同规定和法律程序,否则会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法律分析 一、劳动合同怎么解除 劳动合同的解除是指劳动合同订立后,尚未全部履行以前,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劳动合同一方或双方当事人提前终止劳动关系的行为。劳动合同订立后,双方当事人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规定履行各自的义务,任何一方不得随意解除合同。但是,在发生某些特殊情况时,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已经成为不可能、没必要以及会招致一方或双方利益受到重大损害时,双方当事人可依法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的解除分为法定解除和约定解除两种。解除劳动合同引起的法律后果与终止劳动合同引起的法律后果大致相同。 法定解除是指在劳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出现劳动法律法规规定的情况时,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在法定解除的情况下,一方当事人可以不与另一方当事人协商,也无须征得另一方的同意,就可依据劳动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解除合同。 约定解除是指在劳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认为继续履行合同已经没有必要时,与另一方协商取得一致意见后,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与法定解除不同的是,约定解除不能由一方自主决定,而必须是双方的行为,其解除的条件不一定是法律法规规定情形的出现,只要当事人双方在真实意思表示的基础上协商一致就可以了。 二、提前解除劳动合同应付违约金吗? 《劳动法》第31条规定,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30天书面通知用人单位。 从表面上看,《劳动法》第31条似乎规定了劳动者绝对的辞职权,但实际上,理解《劳动法》第31条应结合《劳动法》第17条第2款的规定。 《劳动法》第17条第2款规定: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 而劳动合同期限和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是劳动合同中的必备条款。违反劳动合同期限,提前解除劳动合同应属违约行为,应当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不管是用人单位还是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要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否则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劳动者如果在合同期内要辞职,应提前30天书面通知用人单位,否则就要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同样的,如果用人单位无故辞退员工,用人单位也应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 结语 在劳动合同解除方面,根据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的解除可以分为法定解除和约定解除两种情况。法定解除是指在劳动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劳动法律法规规定的情况时,一方或双方可以解除合同,而约定解除则是在双方协商一致的情况下解除合同。无论是哪种情况,解除劳动合同都需要遵守相应的条件和程序。此外,在提前解除劳动合同时,违反合同期限的行为应被视为违约行为,解除方应向对方支付相应的违约金。因此,无论是劳动者辞职还是用人单位辞退员工,都需要遵循法律规定的程序,以避免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二十一条 【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在试用期中,除劳动者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在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说明理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五章 特别规定 第二节 劳务派遣 第六十五条 【劳务派遣中解除劳动合同】被派遣劳动者可以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八条的规定与劳务派遣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被派遣劳动者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情形的,用工单位可以将劳动者退回劳务派遣单位,劳务派遣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可以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四章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第三十八条 【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