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强买强卖行为触犯了哪条法律规定? |
释义 | 强买强卖行为违反消费者权益,法律规定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商品或服务。对于强买强卖商品或强迫他人提供或接受服务的行为,根据刑法规定,将受到拘留和罚款的处罚。如果采用暴力或威胁手段进行强买强卖,则可能面临有期徒刑、拘役和罚金的刑罚,根据情节的严重程度而定。这些规定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六条制定的。 法律分析 强买强卖指在商品交易中,以暴力、威胁手段强买强卖商品、强迫他人提供服务或者强迫他人接受服务的行为。 1、强买强卖违反了消费者法律规定,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 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自主决定购买或者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项服务。 2、强买强卖商品,强迫他人提供服务或者强迫他人接受服务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3、以暴力、威胁手段强买强卖的,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六条,以暴力、威胁手段,实施下列行为之一,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一)强买强卖商品的; (二)强迫他人提供或者接受服务的; (三)强迫他人参与或者退出投标、拍卖的; (四)强迫他人转让或者收购公司、企业的股份、债券或者其他资产的; (五)强迫他人参与或者退出特定的经营活动的。 拓展延伸 强买强卖行为的法律责任及处罚措施是什么? 强买强卖行为是指以欺诈、胁迫等手段强制他人买卖财产,严重侵害了交易自由和财产权益。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强买强卖行为属于违法行为,涉及到多个法律条款的适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强买强卖行为属于非法拘禁罪,可处以拘役、有期徒刑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此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一条,当强买强卖行为涉及到合同违约时,违约方应承担违约责任,包括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等。总体而言,强买强卖行为将面临刑事和民事责任的追究,同时还可能承担相应的经济赔偿责任。 结语 强买强卖行为严重侵害了交易自由和财产权益,违反了消费者法律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合同法的相关规定,该行为将面临刑事和民事责任的追究,包括拘役、有期徒刑、罚金以及经济赔偿等。我们应该保护消费者的权益,维护公平交易的环境,坚决遏制强买强卖现象的发生,以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章 买卖合同 第六百一十七条 出卖人交付的标的物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买受人可以依据本法第五百八十二条至第五百八十四条的规定请求承担违约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章 买卖合同 第六百三十四条 分期付款的买受人未支付到期价款的数额达到全部价款的五分之一,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支付到期价款的,出卖人可以请求买受人支付全部价款或者解除合同。 出卖人解除合同的,可以向买受人请求支付该标的物的使用费。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章 买卖合同 第六百三十三条 出卖人分批交付标的物的,出卖人对其中一批标的物不交付或者交付不符合约定,致使该批标的物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买受人可以就该批标的物解除。 出卖人不交付其中一批标的物或者交付不符合约定,致使之后其他各批标的物的交付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买受人可以就该批以及之后其他各批标的物解除。 买受人如果就其中一批标的物解除,该批标的物与其他各批标的物相互依存的,可以就已经交付和未交付的各批标的物解除。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