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死刑复核期限是多长? |
释义 | 死刑复核程序的主旨是最高人民法院和高级人民法院对已判处死刑的案件进行全面审查,判断判决是否正确,决定是否核准死刑。死刑复核期限一般为两个月以上,但对于重大敏感案件,最高法院的复核时间可能很短,甚至不到一个月。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六条和第二百四十七条。死刑复核程序的目的是确保死刑判决的准确性和合法性。 法律分析 一、死刑复核期限多长 1、死刑复核的期限一般为两个月以上。司法实践中,对重大敏感案件,最高法院复核时间很短,有的用不到一个月,而通常,死刑复核程序一般要两个月以上,个别的案件核准甚至需要数年。 2、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六条,死刑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七条,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的第一审案件,被告人不上诉的,应当由高级人民法院复核后,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高级人民法院不同意判处死刑的,可以提审或者发回重新审判。高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的第一审案件被告人不上诉的,和判处死刑的第二审案件,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二、什么是死刑复核程序 死刑复核程序是指最高人民法院和高级人民法院对已经判处死刑的案件进行复查核准应遵循的特别审判程序。我国法律设立死刑复核程序的目的在于,由享有死刑复核权的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报请复核的死刑判决、裁定,在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上是否正确进行全面审查,依法作出是否核准死刑的决定。 拓展延伸 死刑复核程序的法定时限如何确定? 死刑复核程序的法定时限是根据法律规定来确定的。具体而言,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法律可能有所不同。在某些地方,法定时限可能是固定的,例如规定在一定时间内进行复核。而在其他地方,法定时限可能是相对灵活的,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通常,这个时限的目的是确保复核程序的公正和高效进行,同时也要兼顾被告的权益保护。法定时限的设定是为了维护司法公正和确保案件的及时处理,以便及早确定被告的命运。 结语 死刑复核程序的时限是根据法律规定来确定的。一般而言,死刑复核的期限为两个月以上。在某些重大敏感案件中,最高法院的复核时间可能较短,甚至不到一个月。然而,通常情况下,死刑复核程序需要两个月以上,有些案件甚至需要数年才能得到核准。死刑复核程序的目的在于确保下级法院的死刑判决是否正确,并保护被告的权益。法定时限的设定旨在维护司法公正和及时处理案件,以便尽早确定被告的命运。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五章 审判监督程序 第二百六十一条 最高人民法院判处和核准的死刑立即执行的判决,应当由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签发执行死刑的命令。 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罪犯,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死刑缓期执行期满,应当予以减刑的,由执行机关提出书面意见,报请高级人民法院裁定;如果故意犯罪,情节恶劣,查证属实,应当执行死刑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对于故意犯罪未执行死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重新计算,并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三章 刑罚 第五节 死刑 第五十一条 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从死刑缓期执行期满之日起计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三章 刑罚 第五节 死刑 第四十八条 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 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死刑缓期执行的,可以由高级人民法院判决或者核准。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