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判决书生效的时长是多久? |
释义 | 一审判决书生效时间为上诉期过后第15天,而二审终审制度不会上诉。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的二审判决书在送达时就生效。债权债务管理制度包括债权债务账目的核对、发出商品及未结算采购物资的核对、债权债务的清理以及已确认无法收回的款项转作坏帐损失。一审和二审的区别在于性质、审理程序发生的原因、审查对象和范围、诉讼主体以及审理方式等方面。 法律分析 民事一审判决书的生效时间如下:在民事一审判决书上诉期间为15天的情况下,该判决书的生效时间是在上诉期过后,即判决书生效的第15天。 2、二审判决,二审终审制度不会上诉。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的二审判决书在送达时就生效。 一、债权债务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内容: 1、债权债务账目的核对; 2、发出商品及未结算采购物资的核对; 3、债权债务的清理。债权债务的日常清理,由财务、业务部及经管部门共同负责; 4、已确认无法收回的款项根据坏帐确认的条件转作坏帐损失。 二、一审和二审的区别有: 1、性质不同。人民法院第一审程序的审判依据是对行政案件的一审管辖权,其性质是对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的审查;人民法院第二审程序的审判依据是上一级人民法院对下一级人民法院的审判监督权,其性质是对第一审裁判合法性的审查,是将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方的特定争议最终予以解决; 2、引起审理程序发生的原因不同。第二审程序基于当事人行使上诉权而发生,而第一审程序是基于原告行使起诉权而发生 3、审查对象和范围不同。一审法院审查的对象是被告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仅对所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和相关的行政法律关系进行审查;而二审法院审查的范围除此以外,其直接审查对象还包括一审裁判是否正确,即二审程序中的审查是对具体行政行为和一审裁判的双重性审查; 4、引起审理程序发生的诉讼主体不同。一审中的原、被告地位是固定的,有资格限制,提起诉讼并引起第一审程序的原告,即是行政对方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而二审中当事人的诉讼地位并不固定,没有资格限制,原审中的原告、被告、第三人,既可以充当上诉人、也可以充当被上诉人; 5、审理方式不同。一审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一律实行开庭审理,包括公开和不公开开庭审理;二审中,人民法院除应采取开庭审理方式外,认为事实清楚的,可以实行书面审理。 结语 民事一审判决书的生效时间是15天过后,即判决书生效的第15天。二审终审制度不会上诉,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的二审判决书在送达时就生效。债权债务管理制度包括债权债务账目的核对、发出商品及未结算采购物资的核对和债权债务的清理。一审和二审的区别在于性质、审理程序发生的原因、审查对象和范围、诉讼主体和审理方式等方面。 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四条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