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劳动局处理投诉吗? |
释义 | 劳动保障监察是劳动保障行政机关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进行监督检查的行政执法活动。投诉后劳动局会派员处理,并依法进行调查、检查,对违法行为进行行政处理或处罚。劳动监察的特征包括执法主体为县级以上劳动行政部门、监察内容为劳动法律规范、需按行政执法程序进行、监察决定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对决定不服可提起复议或诉讼,但一般不中止执行。劳动保障监察对于推动法律实施、维护劳动关系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法律分析 一、去劳动局投诉,劳动局会过来处理吗 1、依据我国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的规定,劳动者向劳动局投诉后,如果投诉内容属实立案后,劳动局是会到用人单位处理案件的。 2、法律规定:《劳动保障监察条例》 第十六条劳动保障监察员进行调查、检查,不得少于2人,并应当佩戴劳动保障监察标志、出示劳动保障监察证件。 劳动保障监察员办理的劳动保障监察事项与本人或者其近亲属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十七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的调查,应当自立案之日起60个工作日内完成;对情况复杂的,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30个工作日。 二、劳动保障监察是什么 劳动保障监察,是劳动保障行政机关依法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和纠正违法行为,并对违法行为依法进行行政处理或行政处罚的行政执法活动。实施劳动保障监察对于促进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贯彻实施、监控劳动力市场秩序、维护劳动关系双方合法权益以及推动劳动保障部门依法行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劳动监察的特征 1、劳动监察的执法主体是县级以上劳动行政部门,而不是其他国家机关或组织。 2、劳动监察的内容是劳动关系当事人应当遵守的劳动法律规范。 3、劳动监察必须依照行政执法程序进行。 4、劳动行政部门作出的劳动监察决定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具体行政行为,当事人必须遵照执行。劳动监察对象对行政决定不服时,可以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但在复议和诉讼过程中,劳动监察决定一般不中止执行。 结语 劳动保障监察是劳动保障行政机关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进行监督检查的行政执法活动。根据我国《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规定,劳动局在接到劳动者投诉后,如果投诉内容属实,会立案并派劳动保障监察员前往用人单位处理案件。劳动保障监察必须遵循行政执法程序,劳动行政部门作出的监察决定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应当遵照执行。如果对监察决定不服,可以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劳动保障监察对于推动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维护劳动关系双方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十一章 监督检查 第八十七条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十一章 监督检查 第八十八条 各级工会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 任何组织和个人对于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行为有权检举和控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十一章 监督检查 第八十五条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依法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行为有权制止,并责令改正。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