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抗辩权在中国法律中的意义与作用 |
释义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的抗辩权及履行顺序,包括同时履行抗辩权、先后履行抗辩权和不安抗辩权。根据2021年1月1日起生效的新法典第五百二十五条,互负债务的当事人应同时履行,无先后顺序。若一方未履行,另一方有权拒绝履行要求。同时,当一方违约时,对方有权拒绝相应履行请求。 法律分析 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抗辩权有: 1、同时履行抗辩权,当事人互负债务,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应当同时履行; 2、先履行抗辩权,当事人互负债务,有先后履行顺序,先履行一方未履行的,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履行要求; 3、不安抗辩权。 根据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二十五条规定,当事人互负债务,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应当同时履行。一方在对方履行之前有权拒绝其履行请求。一方在对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时,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请求。 拓展延伸 抗辩权的法律保障与实践:中国法律中的重要角色 抗辩权在中国法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为被告人或当事人的权利,抗辩权是确保公正审判和平等诉讼的基石。在中国法律体系中,抗辩权得到了法律保障和实践。它赋予了被告人或当事人在法庭上陈述自己的辩护意见的权利,以及提供证据和质证证人的权利。通过抗辩权的行使,被告人能够有效地捍卫自己的权益,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抗辩权的实践也有助于法官更全面地了解案件事实和证据,确保审判的公正性和准确性。因此,抗辩权在中国法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结语 抗辩权在中国法律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当事人互负债务,应同时履行;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先履行一方未履行的,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要求。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明确规定了抗辩权的具体内容。抗辩权是被告人或当事人的权利,确保公正审判和平等诉讼的基石。通过抗辩权的行使,被告人能有效捍卫自己的权益,保护合法权益。同时,抗辩权的实践也有助于法官全面了解案件事实和证据,确保审判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二十五条 当事人互负债务,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应当同时履行。一方在对方履行之前有权拒绝其履行请求。一方在对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时,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请求。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